“健身场地的噪音如何处理?”“健身场地的建设是否占用居民文化广场?”“儿童玩耍的场地设施如何保障。”……前不久,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举办了好几场头脑风暴。业委会、楼栋长、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物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健身驿站更新改造献计献策。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党委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织密“微网格”凝聚多元力量,努力回答好“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三个问题,交出一份让居民满意的答卷。
据了解,西园新村52栋旁有一处新建好的健身驿站,由于器材摆放问题,存在噪音扰民困难。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竹荫里社区联合街道综合文化站、物业等多部门单位,多次前往实地察看,调查取证、排摸情况等。经过多次沟通,决定重新规划健身驿站内滑滑梯的安放位置。
滑滑梯拆除了,移到哪里去呢?第一个问题随即而来。“我们在社区治理中吸纳小区物业、非公企业等力量,推动多元主体融入社区治理,形成了小区事务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竹荫里社区党委书记孟霞介绍说,“社区健身驿站优化升级的最优解题思路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在居民意见征询会上,书记孟霞广泛听取小区60余户居民的意见建议。有的居民提出“能否将滑滑梯移除”,有的居民提出“儿童游玩场地如何保障”,还有居民提出“辖区儿童较多,是否再增设儿童游玩场地”……经统计,大部分居民的意见建议集中在“是否继续保留儿童公共娱乐设施”“滑滑梯放置于哪个位置”两方面。
意见结果出来了,怎么做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为解决这第二个问题,竹荫里社区党委牵头网格员、业委会、物业的相关负责人,对滑滑梯的科学合理布局方面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询问各区域楼栋居民意见,一致决定继续保留儿童滑滑梯,但是要将滑滑梯放置于不扰民且又能保证儿童健康玩耍的点位。
最终,经多方共同努力,滑滑梯场地确定下来,放置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右侧。社区党委积极联系施工方,对地面进行了重新打孔填补水泥,场地晾干期间禁止人员进入,社区工作人员轮流值班看守,确保施工效果。为更好地维护小区内儿童玩耍的环境,社区就近发动周围居民做志愿者,发挥小区“热心人”作用,劝阻不文明行为,志愿者会提醒使用者爱惜器材,不肆意损坏器材。
从“众口难调”到“众望所归”,竹荫里社区党委把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监督贯穿于健身驿站科学布局全过程,把实事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上。下一步,社区将积极探索党建赋能网格化网格治理,充分调动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治理效能,从而实现资源共享、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的良性互动工作新格局。(殷之翎 仲名山 孙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