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泉县邢塘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行“1442”工作法,着力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有效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1”是坚守“一条底线”。街道以信访法治化为底线,要求信访受理、调查、处理、答复、回访都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不断提升依法处理信访的能力。
“4”是把好“四道关口”。第一道是网格关。街道更加注重初信初访办理,150名网格员走访在一线,充分发挥网格日常巡查作用,网格员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解决信访问题、处理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发生。第二道是社区调委会关。对网格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移交社区办理,社区支部书记、分管信访负责人参与,选聘德高望重、支持社区工作的“五老”人员、热心群众等,组建调解委员会,对案件实行专班化解。今年以来,共调解86件。三是群众评议关。对调委会解决仍不满意的,把信访评议会开到群众家中,邀请涉事村民、亲朋好友以及群众代表参加评议,将问题放在“阳光下”摊开讲,找到矛盾症结,进行靶向化解。四是法治教育关。对疑难信访事项,由街道牵头组织公安、司法、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等相关专业人员,与信访人集中见面,再次分析信访事项,开展法制教育,今年以来共集中反馈4次。
“4”是做到“四个清楚”。事实情况调查清楚。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要全面了解、调查思路要清晰,全面客观掌握情况。适用政策清楚。反映的问题,调查结果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办理,符合政策规定的立即办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耐心做好政策解读和思想疏导工作。处理结果答复清楚。向信访人反馈调查结果要清晰明了,态度鲜明,切实做到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政策适用、结果清楚明白。法律后果宣传清楚。向信访人反馈处理结果,教育引导群众依法依规信访,同时宣传违反规定进行信访的法律后果。
“2”是落实“一日两访”。针对信访重点人员,要求各社区做到每日至少两次面对面沟通,主动上门开展信访工作,从交谈中看思想变化、发现解决问题的契机,确保不脱管、不漏管。(刘长基 顾凯匀 陈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