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用好“1415”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格局
来源:平安池州 2024-01-08 10:27:31 责编:费伟

近年来,贵池区杏花村街道杏花村社区以民生问题为导向,以党建引领规范化建设为切入口,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围绕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新机制,解决居民反映的急、难、热点问题,积极创新“1415”工作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工作法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围绕“1”条红线贯穿始终

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对平安建设工作全过程的政治领导作用。着力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管家”四级组织架构,建立由党小组长、小区责任人、网格员、楼栋长、片警以及物业人员组成的“楼栋红管家”队伍,用党员“红色服务”引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党员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实现网格内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促进社区工作力量深入网格、深入小区、深入楼栋。

坚持“4”治线路有机融合

社区事务自治

搭建居民自治平台,开展“民情流水线”服务,深化“服务零距离”新理念,推行“民情热线”连百家服务,贯彻“一个电话、服务到家”服务理念,推行“民情收集”进百家服务,打造社区居民议事厅,引导居民开言路、提议题、出主意,实现居民自己的事自己议。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制度,2023年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民主协商解决了小区物业费调整、环境整治、停车规划、广场舞噪音扰民等居民们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10起,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管理共治

发挥社区“大党委”的作用,整合共建单位、两新组织等各类资源全面开展以“网格党建联做、基础设施联建、群众文化联兴、公益事业联办、社会治安联防”为主要内容的社区重点工作,引导各单位共担社会治理责任。线上社区以“互联网+”为引领,利用微信、QQ、学习强国APP客户端等信息化微网平台,打破时间限制、空间约束,让党员管理更加科学,为居民服务更加便捷,开辟让党建奏响“网路”交响曲,让群众多跑“网路”、少走马路的现代社会治理新途径,共为居民服务次数达21次。

线下社区整合物业用房等资源落实网格支部、党小组活动站点;联合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组织,与网格党支部开展共建、协商议事、志愿服务、需求调查、困难帮扶等服务活动,形成一体化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为民服务“零障碍”。

社区文明德治

注重将“德治”融入社区建设,突出其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大力开展社区公益服务,积极倡导“发扬爱心,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打造文化服务社区,坚持将品牌文化、特色文化、家庭文化融入社区“大文化”,深入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思想教育建设活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定期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道德讲堂,“学雷锋”道德讲堂等,通过协商共议,评定“社区好人”2人次、“五好家庭”1个、“文明家庭”1个,让道德风尚在辖区蔚然成风,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社区秩序法治

社区多方动员,邀请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法律咨询进社区,发挥解决纠纷的主导作用;并联合公安、司法、民政、银行、消防等部门定期开展法治服务进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法治、政策宣讲。充分调动居住在社区的律师、医生等,根据其能力、特长组成各种类型的服务队,参与社区管理服务。搭建交流平台,即通过“红色课堂”了解党的政策法规,“法治课堂”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健康课堂”引导居民健康生活观念,“书法课堂”培养兴趣陶冶情操,让居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普法教育宣传,在辖区内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2023年共开展法律咨询2场、法治服务进社区活动12场,化解矛盾20余起。

打造“1”整套服务体系

平安建设为群众,服务治理暖民心。社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队伍,通过全面整合各网格内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群众代表等各种服务力量,相继成立了“楼栋红管家”、“老党员工作室”、“舞动杏花”等特色志愿服务队,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收集群众诉求,听取群众意见,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社区设置了56名楼栋长,把每一名楼栋长打造成一根钉,汇聚成服务群众的整体合力,建立了政务服务、志愿服务、关爱服务、法律服务一整套的服务体系,把服务力量汇聚到平安建设工作中,有效解决“邻里沟通少、矛盾纠纷多”等难题,把平安建设工作做得更扎实。自服务队伍成立以来,收集居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40余条,协调解决矛盾纠纷32起。

完善“5”项运行机制

民情收集

通过在居民小区设立民情收集箱、开通居民服务热线、组织网格员党员定期走访入户、集中听取、社区QQ群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民情,畅通与居民的沟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

民情分析

将收集到的民情按要求审定后提交社区“两委”审核,决定是否开展社区协商。重点分析网格内居民的服务需求,系统梳理研判居民的共性诉求,有效回应居民的多元需求,并在网格支部公开栏予以公示,在事中或事后及时解答群众疑问。

民情处置

实行“面对面制定、面对面认领、面对面评议”。社区按照议事机制,规范议事流程,将选定的议题、参会人员、会议时间、议事结果、办理情况全程向居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对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等,加大办理力度,及时反馈解决。做到议题大家定,结果共监督,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各方职责。

民情反馈

建立“随时表达民意,快速反映民情,及时解决居民需求”的民情民意反馈机制,社区职责范围内的快速响应解决,超出社区职责权限的,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定期反馈处理进度和结果。

民情评议

设立居民议事厅,对社区做出的决议,召开民情评议会,现场征集居民群众对工作的意见建议。(平安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