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司法举措10项,制定为企办实事清单,项目化推进助企纾困工作;组建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诉求快速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暖企”集中执行;定期开展院长走访企业活动,主动到一线问需……一项项实在的举措,是宣州区法院以优质司法服务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宣州区法院共受理商事案件3316件,办结3144件,审结标的15.18亿元;执结涉各类市场主体案件6359件,执结到位金额3.54亿元。牵头办理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营商环境指标在前三季度“赛马”考核中居全区第一……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是宣州区法院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的有力注解。
今年以来,宣州区法院深耕主业主责,延伸服务触角,聚焦企业多元司法需求提升诉讼服务质效,以为企“暖服务”营造发展“热环境”,为全市“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注入能量,为全区“三个年”活动助力添彩。
涉企通道快一点,带来公正高效新体验
为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诉累,宣州区法院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涉企类案件优先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持续提升案件流转、文书送达、移送鉴定、资产处置方面的效率。
在审判执行环节,为答好“公平与效率”这张答卷,宣州区法院向机制要效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案件繁简分流、优化送达机制、探索诉前鉴定机制、落实院庭长办案机制、提升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机制,实现案件类型化、信息化、集约化管理,共快审涉企纠纷1529件,诉讼平均用时32.08天。 为了节约诉讼资源,同时避免企业在案件中耗费过多时间及金钱成本,宣州区法院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举措,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促进涉企纠纷的源头化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诉前调解“低时延”“零成本”解企纷2015件。
科技,为高效办案带来新的可能。
宣州区法院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将速裁、快审作为案件提质增效的支点,充分发挥网上立案、在线调解、“云上法庭”等信息化平台优势,着力缩短办案周期,为诉讼参与人带来高效、便捷的智能诉讼体验。“目前,宣州区法院已经建成‘智能中间库’,让立案审理到结案归档全程数字化集中管理成为可能。法院还建成了‘互联网融合法庭’,实现跨网融合开庭、本地开庭、线上远程参与庭审等多种庭审模式,实现了审执工作效率的提升。”宣州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刘廷伟介绍道。今年以来,宣州区法院网上立案944件,电子送达案件16980件,在线委托鉴定案件677件,网络开庭审理案件1273件。
今年8月中旬,在接收宣城市雄杰棉制品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后,因债务人资产已处置变现,且债权人人数较少,宣州区法院适用简易程序采取审判员独任审理的方式,顺利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为后期破产清算工作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探索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方式,是宣州法院推动破产审判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效实践。
近年来,庭外重组、预重整、重整、和解越来越成为危困企业涅槃重生的首选路径。宣州区法院因企施策、因势利导,适用简易程序破产清算、“债转股”方案、引入战略投资、网络债权人会议等机制运用和探索一直走在全市法院前列。
该院甄选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法官组建破产审判专业队伍,并积极探索创新,丰富完善破产案件审理机制,加快对破产企业的救助清算,减轻企业及债权人诉累,助力低效企业“腾笼换鸟”。与此同时,加强监督引导,提升破产管理人履职管理水平,统一协调建立府院联动协调常态化机制,全力为破产案件的审理和僵尸企业的处理创造良好环境。今年6月,该院受理的首个破产重整案件历时7年终于全部重整结束并扩大了生产规模,原公司10456万元债务得到彻底化解,新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宣州区法院共破产清算、重整企业13家,化解债务8442.36万元,盘活资产1581.28万元、土地面积6.55亩、厂房面积8771.81平方米,审理周期68天,“办理破产”指标持续居全市前列。
审执方式活一点,培育司法服务新环境
11月1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申请人某混凝土公司代表来到宣州区法院,为该院执行法官李木远送上锦旗,由衷地感谢法官面对被执行公司工程烂尾且负债累累的困境,7年锲而不舍地查询被执行企业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最终顺藤摸瓜追查到被执行企业在外的到期债权,并不惧困难破解第三人公司多次提出执行异议等执行难题,想方设法为其企业执行到全部货款及利息共计670万元。“这笔债权的兑现,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困难,大大促进了公司的资金良性流动和有序发展。”该企业负责人多次向执行法官表示感谢。无独有偶,12月21日,该院仅用时不到一周的时间为宣城某建筑企业一次执结到位379万元,有效解企业纳税难题,执行护企发展跑出“加速度”。
执行合同是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执行有利剑,服务为人民。”正如锦旗上所书的那样,宣州区法院将执行工作作为彰显司法权威、践行惠企利民的利剑,持续保持执行高压态势,在稳步推进执行质效、终本案件办理、执行联动机制和“执行110”建设等工作的同时,强力推进“暖企”集中执行行动落实落细,开展集中执行行动9次,以锲而不舍的决心和行动,打击逃避执行、抗拒执行。
“谢谢你们理解公司濒临破产的难处,为我们争取了喘息的机会。”在往法院账户打了43万余元的执行款后,芜湖某实业公司负责人还特意向宣州区法院执行干警打来电话,再三表达谢意。申请人拿到了拖欠多年的货款,被执行人企业也摆脱包袱并重拾发展的信心,这种“双赢”的局面,是宣州区法院用柔性司法举措护航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结果。
自2012年起,芜湖某实业公司因业务需要多次向王某购买橡胶制品,欠下货款596550元。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该公司再度食言,以资金周转不开为由拖延履行义务,王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发现该企业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重组,暂时确实无力一次性支付拖欠的货款及利息。一边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一边是面临发展困境的企业,为打破僵局,执行干警另辟蹊径,决定采取更有温度、更具质效的方式尽力组织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期间,执行干警数十次通过电话及实地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问题,一方面积极争取申请人对被执行人企业发展困境的理解;另一方面,让被执行人企业意识到虽然面临发展困境,但仍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及其利害关系。最终申请人作出让步,同意一次性以43.2万元了结双方的货款,被执行人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将积极筹款履行义务,并于达成执行和解后的第五日将全部货款转至法院账户,申请人的胜诉权益得以切实维护,也努力为困难企业发展争取了喘息机会。
案件审理执行,既要体现速度和力度,也要体现温度。
宣州区坚持依法打击与依法保护并举,在强力开展执行工作保障胜诉企业合法权益及时兑现的同时,从呵护企业和利于执行的角度出发,坚持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执法司法,依法慎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综合运用活封活扣、调解和解、“执转破”、分期履行、信用修复等措施,更好地满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司法诉求,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特别是减少查控措施对中小微企业的不利影响,力争实现多方共赢。
主动服务多一点,营造亲商爱企新氛围
12月初,借着宪法宣传周的热度,宣州区法院组织商事审判团队党员干警走进安徽双乐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送法进企业暨党建共建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干警们针对企业关心的涉诉纠纷解决渠道、职工劳动关系、生产经营销售、法律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现场发放了《民营企业设立、治理、解散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关注网络安全防范电信诈骗》等普法手册。自与该公司“结对子”开展党建共建以来,宣州区法院主动对接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司法需求,共为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20余次,审核把关合同10余份,积极帮助企业查找法律薄弱环节,并针对性提出合理建议,有效帮助企业维护合法利益、促进稳定健康发展。
多为企业家、创业者“雪中送炭”“雨中送伞”,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这不仅是工作的目标和口号,更是一种郑重的承诺,需要最有力的举措、最有效的成果来践行和印证。
宣州区法院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融入全院“党建+”大课题,深化“党建+为企服务”模式,与宣城电信、万达广场、双乐公司等市场主体开展党建“1+1”支部共建,通过法院开放日、廉政教育、主题党日等活动加强法企联系,畅通企业与法院互动的渠道。该院“守卫平安·护航发展”党员法官为辖区20家重点服务企业挂牌“一对一”服务。该院第二党支部结合商事审判业务,常态化赴企业园区开展判后回访、法律体检、送法进企业等活动,以法治护航企业行稳致远,打造了亲商爱企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宣州区法院积极组织到企业一线去把脉问诊,共开展新春访企、案件回访、送法进园区等活动9次,对企业开展普法宣传,积极协助解决涉诉企业转移登记、税费减免、奖补兑现等难题,真正为企业检出病因、送上良方。为着力绘就司法为民、优化营商环境同心圆,宣州区法院强化府院联动机制,加强与宣州区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数据资源管理局等部门的联系,该院与区工商联共同印发《企业常见经营法律风险提示及防范建议60例》,为企业发展精心制定“避险”指南。“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送法进企业力度,通过法企共建、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引导企业合法规范经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该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张娟梅说到。(宣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