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新发镇农贸市场向内走上300米,一座青瓦白墙、干净整洁的建筑映入眼帘。新发镇官桥村新风堂建于2021年12月,总面积146平方米。近年来,该村推进新风堂建设为主抓手,多措并举打造移风易俗新风堂,让其真正成为吸引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文化场所。
随着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的提高,农村的婚丧嫁娶已不再满足于在自己家里举办,小打小敲,而是大行攀比之风,人情往来也越来越大。针对这一现状,官桥村立足村情,整合资源,建成新风堂,通过“约、讲、带、评”,既有效解决群众在家举办宴席无场所或场地小的问题,也有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乡村振兴。形成了“约”、“讲”、“带”、“评”经验做法四字内容。
“约”,即修订完善践行《村规民约》,把刚性规矩“立”起来。我村依据村情适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抵制铺张浪费,倡导婚丧嫁娶新办简办写进去。出台新风堂服务项目和工作制度及收费标准。对婚丧嫁娶招待规模、宴席标准、烟酒档次等划出了“硬标准”。
“讲”,即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宣传宣讲,把群众观念“转”过来。成立了以村民组长、老党员等五老人员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以破除不良现象移风易俗为着力点,利用每天志愿一小时、星期五志愿服务活动和我们的节日等,走村入户宣讲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新事新办,婚丧嫁娶不攀比。同时算金钱账、人情账,引导广大群众就地就近到新风堂办酒办宴席。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宣讲100余次,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和倡议书2000余份。
“带”。即采取党员干部带头行动,让群众眼睛“看”过来。注重发挥好党员干部在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带头作用,村党员干部带头签定订婚丧嫁娶宴席报备清单,村里的党员干部家里有红白喜事带头到新风堂举办宴席。同时“村干部+”和“党员+”方式带动更多群众到新风堂。
“评”。即把开展移风易俗,勤俭办宴席纳入到村里道德积分中去,把群众活动“激”起来。村里设立村民道德积分榜,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礼金从小作为道德积分重要依据和项目,并定期依托生态美超市开展积分兑换。同时对到新风堂举办宴席的村民也作为评选“村文明创建之星”、好媳妇、好婆婆的指标之一。2023年以来,官桥村共开展积分兑换10次。
通过通过实施“约、讲、带、评”工作机制,推动移风易俗向深向实开展,群众的陈旧思想观念得以转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和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自尊自信、向上向善、勤俭持家成为了社会新风尚。自建成以来,累计共筹办红白喜事26场次,218桌,为人情“减负”节省资金87200余元。(王云慧 汪显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