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贴心人” 担当奉献解民忧
来源:陈备 2024-05-20 15:00:18 责编:齐晓迪

八公巍巍,汉韵流芳,在美丽的八公山下,有这么一个最美信访干部,她长期扎根基层30余载,先后在法院多个岗位进行锤炼,练就了她化解各类矛盾的超强本领,尤其在化解信访积案、骨头案以及群访事项中取得显著成效。梁军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坚守在信访一线,靠前服务群众,就近化解矛盾,积极践行“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初心使命,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纠纷解决需求。先后被评为“全市法院先进个人”“全市法院调解能手”“全市法院办案能手”“安徽省化解赴省进京重访工作先进个人”;在负责信访工作期间,淮南市八公山区法院先后荣获“全省法院化解赴省进京重复访先进法院”“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勤学苦练积累“经验值”,当好业务“攻坚兵”。梁军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汲取不懈奋斗的源泉动力,增强担当作为的使命责任,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工作中,她始终坚持以“三个至上”为指导,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司法理念,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耐心细致为信访群众讲政策摆事实讲道理,倾心尽力疏导来访群众,让群众心服口服。

释法析理打好“组合牌”,当好群众“贴心人”。公平正义是人民向往幸福的尺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名法官的职责。梁军常说“只有和老百姓面对面,才能真正‘心连心’”。她始终心系于民,情倾于民,用心用情,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在办理案件中,坚持把合法、自愿调解的原则贯彻到民商事审判工作中,把法院的调解工作变成法律刚性和法官人情水乳交融的过程,把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作为追求目标,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直接的利益。在调解蒋某诉李某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中,梁军讲事实、摆道理、叙人情,最终促使双方化解纠纷,握手言和,李某主动将房屋腾空交付给蒋某,蒋某放弃了要求李某给付房屋租金及违约金的诉求,减少了当事人诉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信访工作中注重涉诉信访源头预防,快速响应民情民意,及时发现涉诉信访苗头性问题,让群众在接待中感受到司法温暖、建立司法信任。辖区内某楼盘140余名业主,多次至街道信访向开发商追讨违约金,梁军接到访情后,主动深入群众之中,倾听民意,就案件如何处理、解决,进行商讨,并制定调解方案。最终该群体性案件以调解结案,案结事了人和。

善于总结找准“金钥匙”,当好破题“解锁匠”。信访工作是一个埋头苦干、推进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慎思明辨、探求规律的历程。梁军坚持聚焦“事要解决”,坚持即接即办,群众诉求解决“不过夜”,全力投入涉诉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同时,加强与基层调解组织、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及乡镇政法委员的联动对接,信息共享,实现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多元及时化解。在处置申诉信访时,她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察机关、信访联席办、律师等参与信访化解。对信访积案采取导入程序、释法说理、司法救助、信访终结、依法处理、心理疏导等具体措施,逐案化解。从事信访工作以来,累计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7件,办理信访终结案件7件,化解长期信访积案8件,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打好普法强基“法律牌”,谱写法治“和谐曲”。梁军深刻领会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新要求,将法治理念贯彻到信访制度运行中,坚持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法治的轨道上、法律的框架内解决信访问题。严格按照《信访工作条例》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对信访事项认真审核、准确分类、严格把关,依法准确转送,做到办得规范。加强对信访流程的宣传,引导信访人按《信访条例》的规定合理合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规范群众的信访活动。她牵头起草制定了《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群众涉法涉诉即办工作方案》、《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暂行办法》等文件,对信访工作运行程序、方式方法、责任体系建立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多年来,梁军在省、市、区各类刊物上发表信息稿件20余篇。“爱学习、好研究、善总结”谈起梁军,同事们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梁军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一员,把心贴近群众,用尊重和关心、善意微笑、一杯温水、一声问候让信访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她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创新作为,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担负起“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