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围绕平安建设目标任务,持续深化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平安建设实践工作,不断提升全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促进了平安建设工作提质增效。
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平安观念。一是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聚焦平安建设重点工作,有针对性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以涉黑、涉恶、涉毒、涉诈、涉邪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七进”活动,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切实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截至目前,开展“法律七进”活动15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10万余人。二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推进全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区各村(居)均建成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和农村法治图书馆等法治宣传阵地,有机嵌入法治文化元素,实现群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之中学法守法用法,提升村民法律素质。
强化矛盾排查化解,促进社会稳定。一是加强调解队伍。全区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327个,选聘人民调解员1445名,同时注重从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五老人员中选聘调解员,优化队伍结构,增强调解力量,打通基层人民调解的末梢神经。二是排查矛盾纠纷。结合全区“民生呼应·暖心走访”活动,组织司法行政干警、人民调解员、法律工作者开展全领域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同时与相关部门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化、经常化。截至目前,共调解矛盾纠纷4074件,调解成功3993件,成功率98%,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三是培育工作亮点。打造“金牌个人调解工作室”“第一书记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工作室,做强村“第一书记工作室”调解品牌13个,成立以孟广华等“调解明星”命名的“个人工作室”4个。四是强化日常管理。健全人民调解员聘用、学习、培训、考评、奖惩等各项管理制度。
强化特殊人群管控,提高监管效果。一是严格落实监督管理各项制度。依法及时落实社区矫正对象惩罚措施,提高执法严肃性,严把社区矫正入矫、解矫关,健全调查评估制度。二是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围绕重大节日和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对辖区社区矫正对象走访活动,详细掌握其思想行为动态,开展教育疏导,防止脱管漏管,预防他们重新违法犯罪。三是提高科技监管水平。充分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管理,提升了社区矫正“技防”水平。(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