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自古就与黄河、长江、济水并称“四渎”,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淮河流域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演绎着极为重要和壮观的文化篇章,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阜阳市政协专门成立“加强淮河文化研究,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专题调研组,先后到信阳、周口、菏泽、亳州、淮南、蚌埠、淮安等市实地考察。7月17日,阜阳市政协“加强淮河文化研究,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界别协商会召开。市政协主席李志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晓云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顾恒中主持会议,市政协秘书长房继红出席。
会上,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淮河治理宣传片,听取了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关于“加强淮河文化研究,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调研报告。
怎么研究好淮河文化?怎么挖掘好淮河文化?怎么宣传好淮河文化?
打响淮河文化品牌,塑造阜阳城市形象。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思杰说,淮河文化历史悠久,位置特殊,要抢抓淮河文化建设战略机遇期,瞄准皖北龙头城市定位,谋划淮河文化公园(阜阳段)建设。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与中科院古代史研究所、阜阳师范大学联合成立淮河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下一步要筹备好首届淮河文化大会,提升淮河文化研究质效,推动淮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弘扬淮河文化,促进阜阳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纪兰芳建议,强化要素保障,让非遗“强起来”;传承创新,让非遗“活起来”;文化融合,让非遗“火起来”。
赓续淮河饮食文化,擦亮阜阳美食名片。阜阳市民盟主委李红建议,要“深挖”饮食文化内涵,探寻淮河饮食文化基因;“多出”饮食文化产品,促进食文旅有机融合;“重拾”传统饮食文化片段,创造新时代阜阳味道。
2022年度阜阳古城遗址勘探结果进一步证实古城遗址具有重大价值,为做好古城遗址下一阶段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颍泉区政协主席潘江徽建议,要压紧压实责任,凝聚文物安全保护共识;持续加强古城遗址主动性考古勘探、调查和发掘工作;科学编制古城遗址保护规划;有计划稳步推进国家考古公园建设;设置专门机构提升管理运营能力。
把握治淮精神时代内涵。治淮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在治理淮河过程中铸就的一种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治淮的伟大实践。阜阳师范大学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新宇概括为:听党号召、人民至上、系统治理、战天斗地、牺牲奉献。每当抗洪抢险最紧要的时刻,人民群众用牺牲奉献书写一个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
《管子》“思维”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与践行。阜阳市委党校教师蒋佃勤从三个方面阐述管子的思想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一是《管子》“思维”论的核心要义;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管子》“四维”论跨越千年的历史回应;三是践行《管子》“四维”论启迪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晓云在听了大家发言后认为,欲读懂中国,必读懂淮河;要了解淮河,需了解阜阳。阜阳理应也必须带头扛起淮河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责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突出“两园引领”,加快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淮河文化公园,强化“两廊支撑”,培育打造淮河风情百里廊道和沿江淮运河生态文化旅游走廊,推进“两体贯通”,培育打造阜城“五型经济”聚合体和全域文旅融合共同体,做大做强“淮河文化看阜阳”城市名片。
“要扬文化之美,在赓续传承中明方向、聚共识,深刻把握淮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时代价值,积极思考研究、宣传推介;要展政协之为,在履职尽责中强担当、促发展,进一步聚焦文旅体融合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加强淮河文化研究等方面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建言;要集各界之长,在交流协作中汇众智、增合力,进一步加强与沿淮各地政协的交流联谊,加强与市内研究机构以及省内外高等院校的互动交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着力推动协商成果转化,持续为建设区域性文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阜阳市政协主席李志伟如是说。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张淼 通讯员 马炳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