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人民法院第一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与少年家事审判工作深度结合,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指南,依托“法官妈妈”党建品牌,用新思维、新举措主动适应家事审判工作新常态,以党建引领推动工作创新,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少年(家事)法庭获评全市“维护青少年权益岗”。
党建引领,学习实践转化融合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理论武装,通过集体学习、上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党员集体学习,将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
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充分利用烈山本土红色资源,组织开展党员教育活动。
纵深推进党纪学习成果向司法实践的转化融合,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定期研判党员思想动态,始终把讲政治、践忠诚刻在心间、融在血脉。
以“和”为本,柔情司法化解纠纷
在少年审判工作中,积极延伸审判职能,通过成长情况调查、庭审教育、“法官寄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感化,在给未成年被告人以警醒的同时,指引他们从偏离的人生轨道上重拾信心,回归正途。对涉及残疾人、未成年子女抚养及有家暴情形的案件定期司法回访,并积极提供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将司法服务延伸到案件审理后端。
以“联”为主,构建多方共治格局
凝聚合力,画出“同心圆”。主动把家事审判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聚焦辖区内家事案件特点,邀请妇联、辖区学校老师、基层妇女工作者担任少年家事案件的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调解,形成有效化解家事矛盾纠纷的社会合力,画出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最大的“同心圆”。
延伸职能,织密“安全网”。积极践行法治副校长工作职责,在62家社区、村委会,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法律七进”等活动,向辖区妇女儿童宣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辖区妇女儿童的法治意识、法律观念,引导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