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法院第四党支部:小法庭大作为
来源:肥西法院 2024-08-07 10:53:38 责编:聂静洁

近年来,合肥两级法院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实践效果良好的党建工作品牌。今天,就来一起了解肥西县人民法院第四党支部吧。

背景和起因

肥西法院第四党支部涵盖山南、三河、桃花三个基层法庭和审判管理办公室四个部门,现有正式党员18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重大部署,强调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基层法庭是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重要前沿阵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法庭每年办理的民商事案件数量也一直处于高位,如何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高效、便捷的服务,如何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是法庭干警们常思常想的事。落实“村村(社区)有法官,司法为民零距离”活动,探索构建“反家暴联盟”“企业家法治沙龙”、旅游法庭“法官工作室”等特色司法服务品牌,每个法庭着眼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和人文特色风貌,做到一个人民法庭打造一类特色服务、创建一个特色品牌、走出一条特色基层治理之路。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同时建立健全以人民法庭为重要法治支点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患于基层,以高效、专业的司法职能助力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主要做法和方法步骤

肥西法院第四党支部突出政治引领,牢固树立法院首先是政治机关意识,以政治上强素质、作风上强担当、业务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目标,将培根铸魂摆在首要位置,将基层一线作为党员实践锻炼课堂,围绕“零距离微服务,小法庭大作为”的品牌理念,充分发挥党员干警先锋模范作用。

(一)立根铸魂,把准政治引领“方向盘”

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理论武装铸魂,坚定政治信仰,在学深悟透中强化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以政治建设引领司法审判实践,持续推动党建与审判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支部学习,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党员干部深入谈认识、谈体会并撰写心得,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不断丰富党课形式,延伸主题党日内容,使全体党员始终保持坚定意志,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等方面取得实效。

(二)强基固本,树立队伍建设“先锋旗”

找准党建工作“着力点”,不断增强党员队伍零距离和归属感。在“五四”“七一”等重要节点,党员干警们深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发放慰问品、与老人唠家常,进行思想洗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组织党员干警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帮助树立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干警讲“微党课”,将优秀作品刻录成册;组织党员深入学习,积极参加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在审判工作中形成学业务技能、当模范标兵的浓厚氛围,提升党员调解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培育办案思维、磨砺司法技艺。主动融入基层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与辖区各行各业建立沟通机制,在妇女节、儿童节、开学季、重阳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宪法宣传周”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系列“送法”活动。鼓励党员干警通过“灵西”微信小程序“四员一律”模块进行线上报道,通过线上接单线下送法,为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服务并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守正创新,当好服务群众“贴心人”

以基层法庭作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抓手,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山南法庭党小组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山南镇“南姑娘说法”志愿服务队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乡村活动,邀请该组织成员亲临法庭参与案件调解、观摩庭审、提升法律素养,让他们通过真实案例现身说法,树牢群众法治观念;积极从乡贤和村干部中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对他们进行法律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基层社会治理合力。为破解家暴难题,保护弱势群体,山南法庭牵头花岗镇、山南镇、柿树岗乡妇联、司法所、派出所等九部门成立“反家暴联盟”。此外,通过开展“村村(社区)有法官”活动,组织党员到责任网格内的行政村,入驻各村微信群,为村民提供线上司法服务。三河法庭党小组立足家事审判、旅游纠纷化解等工作,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输送“法治营养”,“法官工作室”进驻游客中心长期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化解服务,让群众和游客切身感受到了非诉解纷带来的快捷便利;鼓励党员加入“小天秤”法治宣传志愿队,协助开展普法行动,合力将旅游小镇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桃花法庭推出“产业法庭”新名片,党小组通过“法院干警访千企、依法用心解难题”活动,“点对点”走访辖区大中小微等各类企业,“面对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展难题和司法需求,举办“企业家法治沙龙”,邀请辖区龙头企业和部分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发展,为辖区营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指导企业设立劳动纠纷调解室,搭建“法院主动参与、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新平台。

主要成效和反响

通过发挥人民法庭最直接、最广泛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不断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基层治理水平的稳步提升。2023年至今,肥西法院第四党支部依托三个基层法庭稳妥处理家事、邻里纠纷2000余件,处理企业买卖合同纠纷2000余件,诉前调解成功800余件,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司法服务延伸,解决问题40余件,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诉前,进一步为辖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家门口”司法服务。2023年7月,被确立为合肥市“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2023年8月,山南法庭被安徽省高院确定为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2023年10月,桃花法庭“企业家法治沙龙”活动经验做法被安徽省高院公众号、安徽法治报相继转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经验启示

立足基层人民法庭创建优秀党建品牌,更好服务群众践行初心使命,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夯实政治根基,锻造坚强堡垒。牢固树立“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审判一线”的理念,推动党建和业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只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才能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围绕审判工作履职尽责、笃行不怠。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振精神风貌。持续开展学习教育,增强干警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注重能力提升,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养老院、学校、医院、机关等开展送法活动,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将党建文化贯穿于司法作风建设,提升党建文化感召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依托基层法庭,做好服务文章。积极推进“党建+”模式,以党建联盟助力深耕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基层法庭服务群众的优势,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肥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