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赋能
来源: 陈立 孙雨静 2024-08-23 14:49:30 责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担着落实各项政策、服务人民群众的重任。然而,长期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犹如沉重的枷锁,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让他们疲于应付各种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评比,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干中去。为基层减负,为实干赋能,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

基层负担过重,形式主义泛滥,其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过多的会议、文件和报表让基层干部陷入无尽的事务性工作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往往为了完成各种形式上的任务而忙碌,无法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去解决具体问题。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另一方面,频繁的督查检查考核让基层干部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为了迎接检查而不得不进行突击准备。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还会破坏政府的公信力。此外,基层负担过重还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失去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破除形式主义。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摒弃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真正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尽量合并。要精简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发文,提高文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严格控制总量和频次,避免多头重复检查。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工作实绩,不以材料多少、表格漂亮与否作为评价标准。

为基层减负,还需要为基层干部松绑。要合理划分职责权限,明确基层的事权和责任,避免上级部门随意将任务下压给基层。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落实好各项待遇保障政策,让他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大胆创新、勇于担当,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的要求。

为基层减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实干赋能。基层干部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让他们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真抓实干。要引导基层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鼓励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在为基层减负、为实干赋能的过程中,全社会都应给予支持和配合。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对形式主义问题进行曝光,推动问题的解决。广大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发挥监督作用,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基层减负,为实干赋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措施,持之以恒地推进这项工作,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期待着基层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绽放出更多实干之花,结出更多惠民之果。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基层减负不懈努力,为实干赋能持续加油,共同书写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丽篇章。

基层是国家大厦的基石,基层干部是基石的守护者。当形式主义的枷锁被打破,当基层干部真正得到减负,他们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行动,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他们将在乡村的田野上,播撒希望的种子,带领农民走向致富之路,他们将在城市的社区里,传递温暖的关怀,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馨,他们将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展现智慧的光芒,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陈立 孙雨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