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弋江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始终高度重视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面对未成年人矫正对象数量增加、教育管控难度增大以及风险因素增多等严峻挑战,积极担当作为,努力探索创新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正新模式。
精准施策 把好“入矫关”
坚持区别对待、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特殊保护的矫正原则,为未成年人矫正对象量身定制矫正措施。通过个别教育、单独谈心谈话、走访家庭强化监护责任以及心理辅导等方式,深入了解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内心世界和实际需求。对未成年和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单独建群,确保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入矫时,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结合其实际情况,在法律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重点引导。
严格执行不公开进行入矫、解矫宣告和奖惩等程序,切实减轻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负担,充分保护其个人隐私,让他们在矫正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
因人制宜 严守“监管关”
深入分析每一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监护教育条件等因素,全面研判其成长环境、心理特质和生活需求等个体特点。在此基础上,“量身”制定极具针对性、个性化的社区矫正方案。每月由挂职民警带队,对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开展谈话,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进行评估,准确掌握矫正效果并适时调整方案。
对于正在就学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积极主动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共同努力切实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益,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
多方联动 抓好“教育关”
坚持以“法”润化、以“理”转化、以“情”感化为出发点,全力做好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转化工作。一方面,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法律知识教育、监护人亲情教育、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一对一”心理咨询活动,单独建立心理档案,摸清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病灶”,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和生活难题。
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力量联动矫治,积极加强与人社、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想方设法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在就学、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社会适应性帮扶和就业就学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他们走上人生正道,重塑美好“新生”。(弋江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