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聚力打造“解忧杂货铺”
来源:汪飘 2024-09-12 17:06:23 责编:费伟

“庄老伯,下次有问题直接来这里找我,‘解忧杂货铺’就是我们村里的信访站。”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富山坚持以“解忧”为出发点,聚力打造“解忧杂货铺”,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信访案件、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围绕“谁来解”,党建引领做实“责任”信访。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体系中的“顶梁柱”,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富山村地处工业园区周边,务工租赁、拆迁安置流入等外来人口1000余人,近全村人口半数,人员类型复杂、管理难度较高。村两委以网格化管理、村组包保为抓手,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关键,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构建“扁平化”组织体系,打造“集成化”协同平台,凝聚“共绘同心圆”的治理共识,实现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设立村镇联动议事制度,建立“逢5联调”机制,联动区镇相关部门共同调处。设置说理评事厅,发挥村中德高望重“五老”人员作用,听百姓说事、为百姓办事、请百姓评事。依托乡贤、信息员等社会力量,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收集群众“烦心事”,主动下沉调解家庭矛盾纠纷等“小急难”问题。吸纳本村及外来务工青年,组建10人左右“平安打更队”,每天开展村庄和园区夜间巡逻,当好村民的“守夜人”。

聚焦“为谁解”,精准服务做优“民生”信访。最是小事解民忧,把每一件涉及民生的小事办好、急事办稳、难事办成,就是在“治未病”,就是“枫桥经验”在徽州的生动实践。富山村两委干部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景,那就是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富山村在村部设置“富山村解忧信箱”,村委干部、网格员下沉网格“跑腿”,建立“解忧账本”,及时登记、交办群众反映诉求和意见建议,村里当前能解决的及时解决,村里一时无法解决的事情,发挥多元联动机制,通过“逢5联调”“三联单”制度,切实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回音”。主动顺应村情之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不断探索提供多样化、精准化服务。开发“致富坊”,对接甜蜜蜜等企业,为村里脱贫户、残疾人提供家门口就业。针对园区职工假期无暇照顾孩子的现实困难,利用村老小学开设“富山书院”(儿童活动中心)提供托幼服务。为满足当下年轻人心理健康需求,设立心理咨询室,邀请医院专家心理进行会诊。自2022年富山解忧杂货铺打造以来,逐渐形成“急难愁盼事事有解、老中青少人人无忧”的解忧模式。

探索“怎么解”,以法为尺做强“法治”信访。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人民群众越来越倾向于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富山村利用“法治一条街”,让法律条文上墙、竖牌,结合“法润乡村社区”暨“送法下乡助春耕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邀请律师做相关条文解读,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做好信访法治化宣传服务工作。对照信访工作法治化“路线图”,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明权责,依法办,由村支书负总责,包保干部跟进处理,形成“清单+闭环”一站式服务,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严格落实受理、办理法治化。充分发挥“以调化访”的作用,建立调解员进入退出再筛选机制,不断选优配强调解员队伍,积极对接司法所、法援律师参与信访问题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框架内予以调处,推动“访调对接”工作走深走实。2024年以来,富山村共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5次,法律明白人培训会3场。

下一步,富山村将聚焦“解忧”元素,贯彻落实“人民信访为人民”的价值导向,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要求,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解在萌芽。(汪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