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滁州市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有力推动全面依法治县工作不断深入、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依法办事意识深入人心、服务群众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打造一条法治文化旅游线,厚植基层法治文化土壤。将“法韵亭城E图游”普法电子地图与旅游线路深度融合,帮助地方推介特色产品、发展旅游经济、开展普法宣传,实现法治、旅游、乡村经济融合发展。凤阳县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地方特色文化宣传阵地同村史馆、农耕文化馆、整村型民宿相结合,与境内4A级景区韭山洞、狼巷迷谷、卧牛湖、凤阳山地质博物馆等共同串联成特色法治文化旅游线,实现以旅怡人、以法润心。今年以来,该条旅游线利用暑假、五一黄金周等节点开放家庭亲子游等活动,共接待各类游客万余人次,有3000余名学生开展法治实践活动,沉浸式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培育一批法治文化新品牌,提升基层法治文化影响。深入挖掘梳理滁州传统文化与法治元素的契合点,坚持走融合创新的发展路径。全椒县将儒林文化和法治精神相融合,打造“儒小法”区域特色法治文化品牌,以动画形式制作7期“儒小法”讲民法典动漫视频,让法治宣传“活”起来,确保法治宣传取得实效。天长市将法治宣传内容融入抗大八分校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促进传承红色基因与传播法治精神紧密融合。南谯区发挥民间说书人作用,将法律知识宣讲融入“小伍说书”进乡村社区活动,在百姓评理说事点与群众进行互动,让法治宣传教育更生动亲民。
创建一批法治文化阵地,浓厚基层法治文化氛围。印发实施《滁州市“1+9+N”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围绕打造“小、精、近”便民普法服务圈,大力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市24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0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正式命名,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食品药品、电力、烟草、禁毒、消防、电诈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空间陆续亮相。天长市将法治宣传与夜游经济深度融合,在夜市设立法宣小摊,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加强媒体普法阵地建设。今年以来,借助“美好滁州”“滁州在线”等平台,累计发布各类普法信息1800余条,浏览量60余万人次。(滁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