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业于师范院校,当过老师,曾在教育行政部门、乡镇工作,之后一直在宣传口任职,对待过的地方和从事过的职业总是很有感情。年过半百当上了市政协委员,深感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日常考虑更多的是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怎么坚持去做?
当初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双休日为了健身去走古道,几次下来感到徽州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如何在休闲健身中了解一些徽州文化知识,讲好徽州故事?其中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大多是老师出身,对教育遗存有共同兴趣,几个人一商量,便组建了一支文化志愿者团队。由休宁县委宣传部李军、市经信委汪春生牵头,休宁中医院许顺民提供摄影摄像服务,退休的钟海军、汪仕奇、黄正清老师梳理相关数据。同时拟定了制度,明确了分工,设计了队旗、队标、队歌、队帽、LOGO等标识,创建了《走近徽州教育文化》微信公众号。
我们的文化志愿活动有个主题:挖掘、梳理、推介徽州教育遗存,让徽州文化活起来,让徽州文化走向世界,让礼仪徽州成为黄山的标识符。志愿者团队每月安排一期活动,每期活动结束后,会把活动内容、徽州教育遗存等数据梳理出来在公众号上刊发。截至目前,已组织33期活动,走访了西溪南、郑村、雄村等教育元素丰富的地方。活动影响面越来越广,参加活动的文化志愿者也愈来愈多,徽州文化传播队伍日益壮大。
目前,志愿者团队依托所挖掘的徽州书院、私塾、名师故居、教育名校等数据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徽州教育遗存大数据库。为延伸挖掘数据库资源价值,志愿者团队绘制了徽州教育遗存研学线路图,编纂的《走近古徽州教育》图书已有清样,为讲好徽州教育故事奠定了基础。
我根据梳理出来的文字和数据资料,精心准备了《关于建设徽州产业名村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双休日免费开放已修缮徽州古祠堂、古民居等建筑文物的建议》等等均源于基层的建议,更加丰富了履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职责的内容。
三年过去了,大家兴致更浓了,徽州文化知识更丰富了,身体也更康健了,我们继续行走在传承创新古徽州教育文化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