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权:二十载相伴前行
来源: 2024-09-21 09:52:03 责编: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我在政协机关工作连头带尾将满二十年了,从“协龄”上看,算是名副其实的“老政协”了。回首二十年的政协工作历程,我思绪万千,脑海中就像电影一样回放着……

初识

 当好机关服务员练好内功  

 2005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遇,29岁的我从乡镇借调到县政协机关工作。记得刚到政协时,就有人不解地问:“你怎么调到政协去了?那不是老同志去的地方吗?”我随口回了句“缘分吧”。初到政协,我被安排在办公室负责文件资料、打印校对、机关服务等基础工作。那时,办公条件相对简陋,整个机关十来个人只有3台老式电脑,文件资料基本都用稿纸手写,然后拿到县委门口的打印店打印。记得那时的我经常往返于办公室和打印店,每份资料文件认真起草校对后打印出来再分送出去,确保不出错。后来,电脑越来越普及,办公室基本每人配有一台液晶显示电脑,并且配有打印机,需要的材料都在键盘上敲击完成直接发送,基本告别了手写稿件的历史。

除了做好资料核对打印等工作外,作为机关里的“小年轻”,我从一点一滴的服务工作做起,深知“细微之处见真章”的道理。每天下班前拿水票收水瓶,第二天提前到办公室打开水、搞卫生,忙完这些,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想想那时,不论是到各单位送材料,还是往返打印店;不论是收文发文,还是分发报刊;不论是扫地擦桌,还是打水泡茶等,我都能认真对待,不怕“吃苦”“吃亏”,尽心尽力当好机关服务员。

磨炼

 担任调研信息员宣传政协  

工作几年后,由于不断接触文字材料,我的文字水平得到了很大磨炼提升,2007年7月,我被任命为机关秘书调研科长,与文字材料打交道的机会更多了。政协每季度一次的常委会调研除了很少的几次外,基本我都参与了,并承担了调研报告的撰写任务。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担任秘书调研科长不久,撰写的《祁门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报送后,第一次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并在当时县委内部刊物《祁门情况》上全文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特别沾沾自喜,那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给了我无穷动力。

为了让外界更多了解政协,我不断撰写各种稿件材料,先后被《江淮时报》《黄山日报》《黄山政协》等刊物和网站采用的信息百余篇。2016年,我撰写的《发挥文史专长,服务社会发展》材料被省政协选中,在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口头交流发言。撰写的《发挥三个职能作用,力促平安祁门建设》综治工作典型经验材料,得到时任省政协主要领导的批示,并在《江淮时报》上刊发。2017年4月,祁门县祁红乡祁源村一名14岁脑瘫女孩家中遭遇了雷电袭击导致火灾后,多名县政协委员上门走访看望,捐款捐物,参与到爱心接力中。得知消息后,我及时采写了《雷电引发火灾,委员爱心接力》的信息报道,被多家报刊媒体采用,在政协组织和委员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也进一步宣传展示了祁门政协对外的良好形象。

履职

成为政协委员为民代言   

随着对工作业务的了解熟悉,我渐渐爱上并真正融入了这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2017年政协换届,我被推荐担任祁门十届政协委员,此时,由于提案委主任退休,组织上决定,我作为副主任主持县政协提案委工作。我迅速转换角色,切实担负起提案委工作的重任。每年“两会”期间,我不仅引导委员提交提案,自己也通过提案来为民“代言”,先后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养犬管理的提案》《关于加快高级技工人才培育机制的建议》等提案,交办后受到了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答复,在办理过程中得到大家认可。

社情民意是委员履职的一项重要工作,虽然看起来反映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发挥了大作用。我作为社情民意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工作中做到大力收集、审核把关,确保编报出去的社情民意时效强、质量高,近两年,全县社情民意工作在全市考核中跃居前列。2022年我撰写的《关于缓解阊江小学上放学时段后门过境路出口拥堵的建议》报送后,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并转相关单位办理落实,学校门口拥堵现象得到了极大改观。

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经历了祁门七届到十一届政协,欢送了一任又一任领导和同事,我已从而立之年步入知天命之年。这一路走来,政协给予了我学习锻炼的机会,给予了我前行成长的舞台,我为自己是一名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而感到骄傲自豪,更为自己把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献给政协而无怨无悔。二十载相伴同行,我与政协的不了情缘已深深烙在我的心里,我会继续怀着对政协的热爱之情,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政协事业再添光彩。

(作者系祁门县政协委员、县政协提案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