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微凉。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二楼会议室内则人气不减、热度不降——党员干部正聚精会神地观看党员电教片《逆行人生》。“这不是讲的我们辖区的李明宝吗?他热心公益是人人知晓的,自己都生病了仍坚持服务他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每周的远程电教课堂内容丰富,有理论学习、有身边榜样,还有他山之石,分级分类精准推送,深受广大党员同志喜爱,听完课,我们还会组织大家谈体会、说感受,大家普遍认为,别看‘远教站点’这个窗口小,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可是发挥了‘大作用’。”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聚焦“远教电教”大力实施“143”工作法,坚持一条主线,树立四好标准,开设三大课堂,推动远程电教实现“新、精、实”。
坚持“一条主线”,课程学习力求“新”。聚焦南七高质量发展需要,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内容,根据社区、机关、三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党员以及新党员、青年党员、老年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党员特点,分级分类精准制定“学习套餐”,提升党员学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引导党员干部利用“碎片时间”开展自学,确保学习不掉线、不断档。今年以来,辖区6个电教远教终端站点开机率稳定保持在100%,累计播放党员电教片198次,覆盖参学党员3500余人次。辖区南七街道其中科企社区荣获2023年合肥市电教远教“十佳”示范终端站点,南七街道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荣获市级党员电教远教“双创双争”活动示范终端站点。
党员电教如何提升吸引力?贴近党员群众是关键点!南七街道树立四好标准,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党员教育制片的新颖性、丰富性和吸引力。精选“好原料”,全面深化“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深入基层脉络肌理常态化梳理全街基层治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基层党建等优秀典型143人;精磨“好剧本”,紧扣时代主题,组织力量开展调研,脚本撰写聚焦刻好人物画像、深挖故事核心,情节编排谋求创新,通过小切口讲好南七故事、宣传南七典型;精制“好片子”,构建“自主制片+多方联动+专业支撑”多元制片工作机制,拍摄使用远、全、中、近、特等多种景别全方位呈现故事情节,后期制作反复推敲模拟,确保细节过硬,故事深入人心;确保“好效果”,街道党工委围绕意识形态进行全流程优化、全方位把关,定期将拍摄选题、思路、文字等相关内容报区委组织部审核把关,寻求专题辅导。
南七街道连续三年在党员教育电视片评比活动中获评大奖,2022年组织制作的《送你一朵丁香花》和2023年组织制作的《陶家的日子》在第十六届全省党员电教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创意奖;2024年组织制作的《逆行人生》荣获合肥市第十五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活动二等奖。
“我们同时也把服务群众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落脚点,与时俱进创新‘远教+红色课堂、远教+警示课堂、远教+实践课堂’的‘3+课堂’,促进学习教育‘出实效’。”南七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整合辖区红色资源持续“赋能”推出“远教+红色课堂”,抓实辖区“老党员、老模范、老工人、老工厂”主体打造“四老风采”展览馆、“红色故事”展览厅以及“红色传承”视听馆,借助远教终端站点,打造便捷“云端课堂”。持续积聚教育成果,吸附学员队伍,孵化出各具特色的“草根宣讲队”,结合“初心讲堂”党性教育品牌,把党的优良传统、创新理论、最新政策讲得清楚,让群众听得明白。定期开展“红色影视播放季”、传统文化公益课堂等个性化站点播放活动,推动站点功能从“党员教育课堂”向“群众精神粮仓”延伸。
扩大远教站点应用场景,新华社区在原有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的基础上升级打造“清风影院”廉洁教育阵地,推出“远教+警示课堂”,定期接待辖区党组织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党纪学习教育期间累计播放廉政教育片43场次,受教育达2000人次。
注重将党员学习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强劲动能,推出“远教+实践课堂”,先后打造出“梧桐邻语”“香樟树下”居民议事品牌,解决居民有事无处议、有困无处商的难题;推出“萤火虫计划”,按照“党建+志愿”理念,成立由11人组成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孵化“901”健康护航等11支志愿服务团队;打造1000余平方米香樟雅苑1958党群活动中心,解决小区居民学习教育、休闲娱乐等无处去的困惑等。今年以来,依托社区站点,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梳理群众需求清单,丰富资源清单,先后开展支部联学共建33场次,便民服务活动38场,服务群众6700余人次。(崔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