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为农村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
来源:孙良军 2024-09-27 17:01:58 责编:齐晓迪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提高困难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望江县杨湾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发挥职能优势,积极贯彻落实法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辖区内困难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

健全工作网络,织牢群众“维权网”。以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中心,将法律援助网络构筑在8个村(社区),深入到各村民小组,选拔了18名政治素质高、社会责任心强的干部、群众担任法律援助联络员、明白人,明确联络员、明白人的工作职责,发挥联络员、明白人贴近群众的优势,将法律援助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同时工作站与综治办、派出所、民政办、人社所、团委、妇联等部门加强联系,扩大法律援助工作覆盖面,形成法律援助机构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和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绿色通道”。

推进“援调结合”机制,提升法援质效。各村积极发挥法律援助联系点的作用,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为弱势群体减少诉讼成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行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无缝衔接,规范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坚持"能调则调、能援则援、调援结合"的工作主线,由法律援助律师和工作人员直接参与调解,实现人员互补,信息共享,实现从受理矛盾到解决纠纷"一条龙"服务,使调解工作贯穿于法律援助整个过程,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及时处理,有效维护贫困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多形式多渠道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通过发放服务指南、悬挂宣传条幅、摆放展板、设立宣传专栏、开展法律讲座等形式在镇村广场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不定期在学校、企业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知识讲座,利用各村(社区)微信群推送各种与法援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援助在人民群众中的知晓度,营造宣传法律援助的良好氛围。

优化便民举措,提升服务质量。凡是涉及工伤及劳务报酬纠纷的案件,一律开通绿色通道,零门槛受理,工作站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他们合法权益。同时持续推进“点援制”“上门办”“反向跑”等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受援人自主选择代理(辩护)人,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或者就学的未成年人实行上门办理。

杨湾镇法律援助工作站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法律援助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孙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