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省政协主席唐良智关于坚持体系化研究的工作要求,持续巩固2023年“加快建设内河水运强省”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动苏豫两省开展内河水运建设政协联动协商活动、加快提升安庆港发展能级专项民主监督,形成的《关于皖苏豫联动推进省际航道畅通重点事项的专题报告》(以下简称《专题报告》)、《关于加快提升安庆港发展能级的专项民主监督报告》(以下简称《专项民主监督报告》)均得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肯定。
该课题有三大特点:一是研究体系多维化。从2023年接到省委交题,以“覆盖整个面”的综合性研究开篇,到“抓住一条线”的三省内河水运建设政协联动协商活动,再到“聚焦一个点”的“加快提升安庆港发展能级”专项民主监督,连续两年,“面线点”结合、立体式研究,久久为功、持续建言。二是内容主体多元化。在去年综合性调研报告中“联动豫苏共同推进省际航道建设的有关情况”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诉求,细化形成联动协商活动清单(共17项内容)和专项民主监督清单(共7项内容),涉及三省政协、发改、交通、水利、林业、有关市县、企业等各方主体。三是研究领域专业化。水运是交通运输行业一个细分领域,开展这项研究要掌握航道等级、维护水深等专业术语,熟悉集疏运体系、港产城融合等专业概念,看懂航道图、水网图等专业图纸,还需要了解生态保护、口岸合作等专业内容。
去年的调研报告作为开篇的综合性研究报告,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建设内河水运强省可行性、必要性进行战略定位分析,第二部分明确加快建设内河水运强省总体思路,第三部分提出全面系统的对策建议。今年在综合性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围绕涉及皖苏豫三省水系的堵点、难点、关键点,及安庆港这一省内水运体系重要节点开展深入调研。因此,与去年不同,今年两个报告均采用“总-分”式写法。“总”是介绍主要背景和整体情况,“分”是详细论述具体问题,逐一提出需要协调的事项与建议。在持续开展体系化研究中,我们得到四点启示。
启示一: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整体”与“局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年的研究虽然是围绕一条线、聚焦一个点展开的,但仍坚持系统思维,以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分析思考,做到“站在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一是提高站位,作出综合分析。《专题报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水运发展的重要论述,把握我省在践行党中央“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中迎来的极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分析推动区域内河水运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综合协商活动推进情况,形成“三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联动推进省际航道畅通工作其时已至、势在力行”的论断。《专项民主监督报告》也将安庆港放在全局中考量,分析得出:“江淮运河通航后,安庆港成为江淮联运通往长江中上游的中转枢纽,在全省乃至全国水运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加快提升安庆港发展能级,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是系统梳理,提炼关键判断。《专题报告》系统梳理省际航道畅通的流域范围、建设与规划总体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省际航道规划层面已经充分衔接,主要问题在于航道现状等级不统一、工程推进时间不统一等,由此作出“5个看”的综合判断(从水系流域看,涉及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从通航现状看,有3条航道省际不通,6条航道省际通航不畅;从畅通需求看,河南需安徽支持事项多、安徽需江苏支持事项多;从规划衔接看,上下游航道规划等级均已匹配,但需进一步协调推进规划落实、同步开展建设;从要素保障看,三省上下游有关节点工程均有项目储备,但面临资金缺口大、土地供给难等问题),概述推动省际航道畅通的重点事项。
启示二:坚持开门研究,统筹“外汲”与“内蓄”
“广然后深,博然后专”。开展课题研究,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广度来自于“外汲”,即广泛的信息汲取,穷搜博采、集思广益,这是研究突破局限、获得全部的必要条件。深度来自于“内蓄”,即细致的信息处理,“剥笋脱壳”、提炼消化,这是研究抓住关键、看清本质的重要环节。
“外汲”方面,一是把握省外诉求。三省中,河南位于安徽上游、安徽位于江苏上游,三省诉求差异明显,各部门关注重点不同,9条省际航道规划和建设情况也不同。围绕5条皖苏省际航道(新汴河、水阳江、芜太运河、淮河、秦淮河)、4条皖豫省际航道(沙颍河、沱浍河、涡河、洪河),向苏豫两省政协两次发函开展书面调研并反复对接,牢牢把握、充分提炼三省关注重点、主要诉求等。二是掌握省内要害。先后4次邀请各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座谈讨论,与各单位有关同志长期“热线联系”,在充分掌握区域水运整体情况基础上,摸清摸透我省水运亟需推动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提炼观点。《专题报告》报送前夕,省交通运输厅等有关部门的同志与我们一道,在会议室逐字逐句推敲,从下午一直到凌晨,许多重要信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集中汲纳。
“内蓄”方面,一是追本溯源。全面回顾2023年课题研究成果,导出今年与苏豫政协联动开展协商活动的重点和方向(涵盖“推进省际航道加快对接、加强省际港口协作发展、水运发展政策要素保障”三个方面,共14项内容)。二是诉求指引。综合考虑各省各方诉求,提炼出亟需破解的难点,围绕这些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如,“洪河航道现状等级偏低”由河南省政协提出,经深入调研,对区域内河水运建设意义重要,协商推动该事项十分必要,故列入重点事项。《专项民主监督报告》中的7个督办事项也是经深入调研、反复沟通、认真研究形成的,都是实践中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三是按图索“计”。对照航道图等专业图纸,将研究重点、各方关注点进行综合整理,精准导出建议。如,我省新汴河航道整治累计投入约15亿元,已交工验收,但江苏段全线断航。从图纸上看,新汴河江苏段可分为团结船闸、与洪泽湖交叠的溧西河段和其余两段,责任主体分别为安徽省、淮委、江苏省,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故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
启示三:坚持问题导向,统筹“精准”与“简洁”
政协的调研报告,是要以书面形式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分析问题,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作参考。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问题精准把握、精准拿捏、精准分析,还要精准表达、精准描绘、精准呈现,使决策者可以迅速准确抓取到关键信息。内河水运建设涉及领域众多、信息繁杂,为精准、简洁地呈现研究成果,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提炼。
一是标题一句话。按照轻重缓急将各事项排序,对每个事项高度概括,形成9个一句话点透问题的大标题。如,《专题报告》以“新汴河江苏段现状不通航”“水阳江江苏段航道现状等级偏低”“芜太运河江苏段整治尚未完成”等为标题,《专项民主监督报告》以“安庆港总体规划需加快完善和落实”“安庆港亟需解决生态红线和环评两大问题”等为标题。
二是概况一小段。用高度凝练的2-3句话,将每个事项的前因后果、重要影响、面临的关键点等一并讲清楚,使材料的可读性大大提高。如《专题报告》将新汴河航道概况(原305字)浓缩为两句话(130字):“新汴河航道为淮河出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皖北区域重要的省际航道,腹地覆盖淮北、宿州等市,是沿河境内煤炭及其他物资进出的便捷通道。我省新汴河航道整治累计投入约15亿元,已交工验收,但江苏段(团结船闸-大柳巷船闸段,全长45公里)全线断航,我省前期投入未发挥应有效益”。
三是配套一组图。《专题报告》增加总示意图,一图总览9条省际航道区位及主要问题,并放大9张具体航道示意图,形成与文字内容相匹配的“1 9”示意图架构。《专项民主监督报告》根据需要,配套安庆港总示意图、生态红线示意图、长风港区铁路专用线示意图、引江济淮工程桐城段菜子湖线示意图等。
四是汇总一张表。两个报告均用表格汇总了主要事项、存在问题、具体建议、协调层级等关键内容,作为报告的附件一并呈报,使报告的核心内容一目了然。
启示四:坚持目标导向,统筹“提问”与“建议”
唐良智主席多次强调,政协提建议,不仅“要做什么”,而且“要怎么做”,形成方案级建议。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唐主席要求,不断揣摩、领悟其中要领,每一项履职活动均力求形成高质量的“方案级建议”。
《专题报告》是在皖苏豫内河水运建设政协联动协商活动方案刚刚形成、尚未实施时,向省委的专题汇报,旨在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掌握三省内河水运发展总体情况、三省政协联动协商活动的总体思路和协商重点等。因此,初稿运用大量篇幅剖析问题,解决方案较为笼统。
孙云飞副主席在参加座谈会时提出“建议再细一些”,要求从国家层面、省际层面、省内层面分别提出建议。我们认识到,一篇好的报告,不仅要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更要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提出有价值、切实可行的建议。经过深入研讨、集中攻坚,我们从三个方面精准化建议。
一是分层级。如,针对“沱浍河皖豫省界段现状不通航”,国家层面建议“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省际层面建议“推动河南省及永城市尽快明确、加快实施沱浍河上游导流方案”“推动河南省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河南段航道碍航桥梁改建力度”,省内层面建议“督促省港航集团、淮北市加大我省省界段工程建设力度”“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
二是重难点。如,对于“新汴河江苏段现状不通航”“水阳江江苏段航道等级偏低”“淮河江苏段航道现状等级低于我省”等畅通需求大、协调难度大的重点事项,建议“适时提交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研究”。
三是抓关键。综合考虑我省发展需要等因素,划定“新汴河江苏段现状不通航”“沙颍河阜阳船闸现状等级偏低”两项,作为首次皖苏豫内河水运建设政协联动协商活动我省重点推动项目,与苏豫两省政协开展联动调研协商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唐良智主席提出的体系化研究的要求,持续围绕内河水运强省建设问题,分专题、分目标、分阶段地跟踪研究、跟踪建言,不断总结提升,扎实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高质量筹备召开2024年度皖苏豫三省政协联动协商会议(阜阳),多建有用之言、献有效之策、成有益之事,以政协所长更好服务党政所需、社会所期、群众所盼。
(卫夏青 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