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螃蟹肥,又到一年品蟹时。当下,郎溪县凌笪镇的大闸蟹已大量上市,纷纷登上市民的餐桌。
日前,在凌笪镇岗南村一处大闸蟹养殖基地,老板张瑞和正忙碌地投喂着饵料,捕捞工作紧随其后,一只只个头饱满、活力四射的大闸蟹被小心翼翼地捞出水面,经过精心分拣、打包。
“你看这些螃蟹,个头真不小,今年的质量和产量都超出预期。”张瑞和开心地捞起一只螃蟹。他家的大闸蟹通常在9月份上市,销售期会一直持续到次年1月份。“这些螃蟹一部分通过零售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另一部分则定期发送给外地的老客户,而大量上市时,则会直接运往高淳等市场,满足更多食客的需求。”张瑞和说。
在投身螃蟹养殖之前,张瑞和曾在外务工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水产养殖的商机,于是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承包水面开始养殖螃蟹。然而,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期,张瑞和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他凭借着对养殖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然而,张瑞和并未满足于现状。他深知,单纯养殖螃蟹风险较大,于是开始探索蟹虾混养的新模式。“可别小看这小小的池塘,它里面养的虾和蟹可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张瑞和笑着说。通过套养青虾,他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显著提高了养殖效益。据统计,螃蟹的亩产量可达200斤左右,而青虾的亩产量也能达到70至80斤大虾或100多斤小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张瑞和还承包了溧阳市社渚镇的水面。“通过种植螃蟹喜爱的水草、藻类,并用冷库储藏冰鲜鱼,为螃蟹定时增添‘营养餐’,进一步提升了螃蟹的品质。每年捕捞季,都能让市民品尝到当地大闸蟹的美味。”张瑞和说。
正在塘口购买螃蟹的市民周女士说道:“我是他们这儿的老客户了,年年都会来这买。他们家螃蟹个头大,味道好,特别鲜。这次我还肩负着‘任务’,要给邻居和朋友都带一些。”
近年来,郎溪县充分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通过加大科技投入、给予政策扶持等举措,走产业化养殖、品牌化经营的道路,着力培育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