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田变“良田” 绘就好“丰景”
来源:蒙城县政协 2024-11-02 06:50:33 责编:奚正喜 陈维庭 何怀光

10月31日,蒙城县政协召开“关于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建后长效管护机制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打好产粮“耕”基,助力“粮田”变“良田”,绘就好“丰景”。县委副书记韩建出席会议并讲话。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关乎群众利益。会上,县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改委等单位汇报提案办理情况及工作开展概况。汇报中指出,自2011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全县累计建成并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199.82万亩,根据“三调图”224万亩耕地测算,高标准农田建成区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比例为89.21%,高于全省占比14.02个百分点。2024年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万亩,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会议指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正视不足、强化举措,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的目标。要聚焦工作重点,找准建设什么,落实如何建设,做好建后管护,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总结好经验,学习好做法,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水平。要积极主动作为,压紧压实责任,发挥协商优势,推进成果转化,协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在助推我县乡村振兴进程中展现政协担当和作为。

会议建议,要规范项目规划,扎实开展前期调研,统筹做好顶层设计,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实际需求,提高项目针对性;要规范项目实施,严格施工监管和质量把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项目规范性。要把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关口,压实施工方、监理方责任,强化全过程全环节质量监管,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要强监管,统筹做好建后管护,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体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推动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建后管护模式,推广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管”、新型主体“托管”、专业队伍“专管”等多元化模式,引导金融保险机构全过程参与工程监管和建后管护,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