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源头、聚民智、优机制,全力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扬“文化”优势,抓源头治未病。深入挖掘古徽州“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重谦让、尚和合”的优秀经世智慧和善治基因,弘扬新四军伟大革命精神,打造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忠堂廉政教育基地、“一人巷谦让石”“拐弯抹角”等现场教学点,制作“小练星火”“信仰之光”等影视作品,将谦和礼让的徽文化融入信访实践,推深做实“作退一步想”,运用“听、理、劝、借、退、和”六字法,以当地耳熟能详的文化典故入手拉近与群众关系,打破沟通壁垒,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有效将婆媳矛盾、邻里矛盾、土地纠纷等隐患消灭在萌芽。
聚“群众”智慧,强自治解民忧。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力量智慧,搭建干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新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融入尚和贵中、谦和礼让、互惠共赢等和谐理念。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行乡风文明评议和信用积分量化管理,以积分改变习惯、信用约束行为。吸纳辖区口碑好、威望高、群众公认的贤达人士,成立“乡贤评理堂”“乡贤评理会”,引导群众将矛盾就地解决,纠纷就地调处。截至目前,已打造岩寺镇富山“解忧杂货铺”、杨村乡“中国好人曹永利调解室”、 富溪乡“溪事茶舍”、西溪南镇“莘墟村诗画家园村民共建理事会”等基层调解组织,有效将90%以上的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
行“创新”之举,优机制提质效。打造“访调对接”徽州样板。组建区、乡(镇)、村(居)三级调委会,成立医疗纠纷、婚姻家庭、自然资源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12个调委会。完善信访接待大厅分流、统筹、协调机制,提供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引入“访调对接”移送函和移送清单,规范访调对接流程,调解成功的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建立跨界协调机制,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疑难复杂事项,组织相关调委会联合会商研判、“把脉会诊”,必要时由区党政领导包案负责。今年以来,通过“访调对接”机制成功就地化解信访事项14件。(徽州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