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2035年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许雅婷 2024-11-18 15:53:51 责编:许雅婷 胡明兵 张文洲

11月18日上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有关情况。

11月17日,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在合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决定》(以下简称省委《决定》)。

省委《决定》明确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的目标体系。到“十五五”末,安徽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争先进位,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成果持续涌现,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地位更加凸显,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

打造制造业“4433”万千亿产业矩阵

省委《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命题。安徽将锚定攻关重点,聚集优势资源和力量解决真正的“卡脖子”技术难题,系统布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立“六个一”的一体化配置机制,即围绕一个重点产业(领域)、依托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设立一个重大专项、集聚一批高校院所、汇聚一批创新人才。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安徽要打造制造业“4433”万千亿产业矩阵,即4个万亿级、4个超5000亿、3个超3000亿、3个超千亿产业矩阵。实施制造业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升级工程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树木变森林”;超前布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先进材料等未来产业,推动“小树变大树”。

此外,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建立健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示范推广、服务支撑、政策支持、生态优化“五大体系”,力争到2026年,实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以上。

加快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全省夏粮总产351.86亿斤、居全国第3位、再创历史新高,秋粮丰收已成定局,秋种任务大头落地,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安徽将深入实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工程,让“中国碗”多装优质“安徽粮”。在稳面积方面,安徽将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在提单产方面,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持续推动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四新”成果转化落地;在增效益方面,将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推进“按图索粮”,确保全省优质专用小麦、水稻面积占比保持在80%以上。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安徽坚持“特色、绿色”双擎驱动,“稳产保供、提质增效”双管齐下,做好“土特产”文章。前三季度全省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达到10193亿元,同比增长11.47%。

据悉,安徽还将强化特色种养,优化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持续深化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力争全年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链产值超过1.3万亿元;强化联农带农,让乡村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构建“一区三圈四带”全域旅游格局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更好服务美好生活。

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安徽将加强文化研究阐释,实施徽学研究提升、徽州文书馆藏、黄梅戏曲本典藏等工程,加快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及安庆戏剧、亳州中医药、宣纸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文化旅游业发展方面,安徽持续构建“一区三圈四带”,即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大别山红绿交融文化旅游圈、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建设,打造长江、淮河、新安江、江淮运河文化旅游带;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实施“皖美休闲旅游乡村”建设行动,打造一批“徽字号”精品民宿,持续做好“文旅+”“+文旅”文章;重点实施“五大行动”,即重点文旅项目牵引行动、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产品优化行动、文旅消费促进行动、文旅市场推广行动。

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安徽将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持续发力。一方面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深做实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发展区,支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协同共建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带。

另一方面,统筹推进省域内协调发展,推动合肥都市圈与阜阳城市圈联动发展,加快芜湖省域副中心建设,深化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加快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深化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加快打造皖北重点产业集群,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

安徽还将在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上持续发力,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干支流航道整治,大力发展港航经济和临空经济;打造联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市场化要素对接平台,积极推进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建设。

此外,安徽将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争创合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和合作伙伴计划,持续推进“投资安徽行”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