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稻香村司法所紧紧围绕居民法治需求及身边的“急难愁盼”,实践“三好”,聚焦“三主”,锻造宣传队伍,“量身定制”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织密法治宣传教育防护网,推进法律知识入心入脑、家喻户晓,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强力法治保障。
推进队伍建设,当好“主力军”。高度重视法治宣传队伍建设,积极对接上级司法行政部门,选拔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素质优良的“法律明白人”,作为辖区法治宣传教育的“主力军、先锋队”。加强对社区法律顾问、调解员、志愿者、普法骨干、“红色小管家”“两代表一委员”等资源力量的整合调配,充分发挥老退休干部、老教师、老退役军人、老党员等“五老”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建立起法律志愿服务团队,形成了一支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式的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他们亮明身份,持证上岗,精准服务。走街串巷,进楼入户,了解社情民意,收集居民法律需求,把“法言法语”转化成“乡音土话”,把家长里短演绎成“和谐乐章”,让居民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及时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切实解决居民身边的“大情小事”及热点难点堵点问题。
优化宣传内容,唱好“主题曲”。针对不同社区、单位、学校、小区等区域不同特点及个性化需求,制定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和“菜单式”的法治宣传教育计划,以满足不同对象的客观需求。在宣传内容上,既注重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基本法律知识,也关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治安管理、拆迁安置、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宣传内容贴近生活,满足居民实际需求,做到“全覆盖无缝化”。强化居民法治观念,培养居民法治习惯、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逐步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构建法治效果,抓好“主阵地”。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矩阵作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通过流动宣传车、小喇叭、LED电子屏、宣传横幅、展板、党务村务公开栏、法治宣传栏等载体大力进行普法宣传。利用举办法治讲座、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知识竞赛、“周末议事厅+网格化”等多种活动,促进法治宣传教育寓教于乐、深入人心。运用朋友圈、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法治资讯、案例分析等,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和知晓率。深入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组织居民参与法治创建、法治评议、法治监督等专项活动,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与能力。(夏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