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进我省智慧农业发展
来源:民进安徽省委会 2024-11-25 15:54:03 责编:周晓东 朱媛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是在农业农村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应用导向,加速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以智能化来实现精准化,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当前我省智慧农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缺乏整体规划、面临技术短板、要素资源影响大、缺乏创新性的农业商业模式等问题。

为此,建议:

加强智慧农业整体规划设计。一是统筹各类政府资源,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施一批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二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治理,尽快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革,不断提高智慧农业的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三是建立省、市、县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加强信息流通与共享机制,为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便利。四是建立以科技为支撑的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参与机制,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智慧农业建设之中,引入市场机制以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销售等环节快速发展。

健全智慧农业相关配套政策。一是对智慧农业技术产品和应用主体给予政策性资金补贴,适当减免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费用和农民移动通讯、数据传输费用,鼓励以行政村或乡镇为单位组织散户共同实施物联网应用工程,统一采购和集约部署设备及解决方案。二是鼓励商业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向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贷款服务,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智慧农业,升级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到智慧农业体系建设中来。

强化智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利用“互联网+”优化产业链、价值链结构,构建集实时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精准作业、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农业体系。二是提升农业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工具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快发展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高端农业设备,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整合、精准作业等能力,突破主要农业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瓶颈。三是解决网络覆盖、信息通畅问题,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操作和使用的信息终端设备,统筹规划与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通过农村物流枢纽建设,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配送等服务串联起来,形成县、乡、村三级网络。扩大通信管网、增加无线基站、提高各级机房等设施的覆盖面,保证网络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

加大智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一是加强科技研发投入,加快自主研发的步伐,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技术装备。二是加强技术标准建设,积极推动国家和行业标准建设,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建立产品标准、精细化管理等团体标准。三是推动新型互联网技术使用,依靠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将农业数据转化为具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四是整合各个部门的大数据资源,加强农业数据的收集和开放平台建设,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培养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一是制定智慧农业人才高校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农业与信息多学科交叉的人才,鼓励信息领域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与应用推广。二是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发展的农民培养方式,设计合理的培训方式与内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授智慧农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做得好”。三是培养符合智慧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农人”,鼓励农村中青年回农村工作,把他们培育成经营智慧农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商业模式。一是开拓创新农业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如采取以租代建、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风险和部署成本。引导涉农企业、大数据企业构建以品种或区域为中心的农业大数据平台,让农业大数据服务成为企业的直接盈利项目或配套的增值服务。二是引导和支持仓储物流业发展,依据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的供需情况,加快冷链物流的布局,引导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建设,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