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活则全局活。黄山市政协将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园区列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课题组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的五字诀,深入市高新区、徽州区和歙县等产业发展重要阵地开展调研,并前往深圳、珠海等先发地区考察学习,为《关于“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园区”的建议》的起草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 ‘三化’ 产业园区,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对于增强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具有重要意义。”11月22日,黄山市政府副市长王恒来在市政协“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园区”界别协商会上,简明扼要的指出了打造“三化”产业园区的重要意义。会上,与会人员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和维度进行协商建言。
“围绕薄弱环节‘补链’,引导资本投向‘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环节,支持企业协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任务型、体系化创新联合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群。”祁门县政协副主席方建平针对黄山市产业园区规模总体偏小,抗风险能力不强,下游配套企业以订单生产为主,缺少核心技术和产品,抗击外部市场环境因素影响能力弱的问题,建议要以绿色创新为动力,在专业化上持续发力。
“我市园区间产业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导致招商引资中形成拼土地、硬件等设施投入和税费等政策优惠的内卷,造成恶性竞争、相互耗损,陷入粗放式扩张状态,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市政协委员,民盟徽州区总支主委胡玲建议,要加强市场化思维,强化园区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促进资源互补和优势互借,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避免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
如何破解用工荒、引才难的问题?市政协委员刘观洪建议:“除了拓展灵活用工模式和完善政聘企用人才引进方式外,更需要打造国际化生活配套设施,通过完善各项生活配套商业设施,搭建宜产宜居的生态综合体,满足园区人才工作、居住、休闲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
黄山市政协副主席杨龙表示,市政协要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凝聚共识、资政建言,坚持统筹联动,常态化机制化汇聚民意民智,积极引导各界群众坚定黄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信心,持续关注产业园区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有效助推黄山市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园区取得新突破。
(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