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蚌山区天桥街道将统一战线、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基层,统筹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体系一体推进、深度融合,通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实现“五力齐发”,不断聚焦构建幸福生活共同体。
政治为领,民族融合有深度,提升统战工作凝聚力。加强对民族工作的组织领导,街道层面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统战委员为具体责任人,社区层面成立社区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1名人员为统战工作协理员。充分发挥“党建+”的优势,采取定网格、定楼栋、定责任的方式,按照社区现有的网格位置划分为12个民族工作服务网格,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工作体系,激活基层治理和民族团结“微血管”,实现“党建引领统战,统战服务党建”新格局。
法治为本,矛盾化解有尺度,增强统战工作意志力。健全完善“一社区一警官,一网格一法律顾问”的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街道“信访超市”、社区调解室等人民调解作用,将法治精神延伸和融入到矛盾纠纷调解化解、网格化管理、畅通诉求渠道的全过程。通过开展法治讲座、实战参与矛盾调解等方式积极开展队伍培训工作,有效提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增强居民群众依法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水平。充分调动多方优势力量,联合党员、政法干警、律师等进网格小区各族居民家中开展民族团结政策法规宣讲、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依托区法院创新设立物业纠纷巡回法庭,实行驻点办公、就地开庭、及时判决,起到“审理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德治为要,为民服务有温度,激活统战工作内生力。创新开展“四星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以“爱国、爱亲、诚信、友善”为标准,按照“家庭自评—群众互评—社区初审—街道审核”的程序,以单元楼栋为单位产生“四星文明家庭”琅琊榜,实行月度动态挂星、摘星、上牌、亮户管理模式。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依托街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每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月,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等活动,如利用开斋节和端午节时间相近的契机组织社区居民召开座谈会等。打造天桥红色记忆展馆,介绍并展示辖区红色文化和商贸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在追忆党史和新中国发展史中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自治为基,聚焦人气有热度,激发统战工作源动力。为充分引导社区力量、发掘社区需求、聚焦社区难点问题、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一组一会”工作,以小区为单元,建立小区党支部和居民议事会,搭建多民族居民议事平台,积极开展社区协商议事工作,多渠道听取居民群众意见,不断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坚持每周开展联合接待日,每月召开居民议事会,将“六事协商机制”和“七步工作法”有效结合,建立天桥街道“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把群众诉求有效接入“一组一会”协商办理,居民诉求第一时间收集、解决、反馈。
智治为辅,社区治理有精度,强化统战工作助推力。整合“雪亮工程”、“珠城物业”、网格微信群、“数字城管”等线上资源,发挥“互联网+”作用,打造“智慧社区”平台。社区43项政务服务清单浓缩在一张二维码上,建设“指尖上的办事大厅”,把为民服务移到网上、连到掌心、送到家中,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线上提供服务,为各族居民代办待遇资格认证、社会救助、“4050”社保补贴等服务千余件。与电信公司合作,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措施,优化提升“互联网+”环境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给社区各族居民提供了安全、便利、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顾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