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逢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也是本人加入人民政协大家庭十周年的时间,回望一路走过的十年履职历程,时刻牢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始终不忘争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政协委员。
十年政协,委员履职已然成为我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十年县级履职,撰写提案27份,《关于加快老车站临时农贸市场搬迁的建议》等被评为优秀提案;社情民意31份,部分被批示;大会发言6份,其中《弘扬东至周氏家风 助推文化名县实施》进行口头发言,有效助推东至周氏家风文化研究走向更高、更广的舞台。十年东至县政协委员履职,连续被县政协表彰,我深知每一份荣誉都是来自县政协沉甸甸的爱。六年市级履职,撰写提案20 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共建生态宜居城市》被评为优秀提案;社情民意26份,多篇被省市领导签批;大会发言5 份,其中《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经济发展》等进行口头发言。六年池州市政协委员履职,在鼓励与鞭策中成长,从近300名市政协委员中脱颖而出,以累计积分第一的履职成绩,获评首批池州市政协优秀政协委员。
初入政协,学为要务。2014年年初的一个傍晚,忙完一天工作的我,正在厨房里演奏着锅碗瓢盆交响乐,突然接到一通电话,说是要提供一些个人的相关信息……后来,我便有幸被政协东至县九届委员会届中增补为一名县政协委员。一个多年埋头专业技术的普通工作人员,如何履职,从零开始是必然的先决要求。首先,将各级政协网站添加进我的网页收藏夹,浏览政协网站成为每天打开电脑后的必修课。其次,每年的两会、委员培训班、专委会调研或是专题座谈会等与委员履职有关的活动,从不敢缺席,以此减少履职盲区,提升履职水平。再者,养成发现的眼光和倾听的习惯,为撰写提案或社情民意积累素材。不觉中,我从一名履职小白向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逐步成长。
再入政协,市县同步。或许是厚爱加身,或许是履职端正,政协东至县第十届委员会期间,我成为了一名连任的县级政协委员。不仅如此,2018年初,我还当选为政协池州市第四届委员会的常委。突然之间,兼具了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的身份,更感责任倍增。我以县级政协委员的履职经历为基础,将建言献策的范围从之前的东至县向池州市扩延。2019年,县政协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并成立了首批委员工作室,由本人牵头的“益行至德”委员工作室成为其中之一。工作室成立之后的积极运作,得到市级政协的关注,很快成为了一家由市县两级政协共同认可的委员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七名委员工作室成员围绕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传承、青少年教育工作以及群众出行难等热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共提交提案、社情民意和大会发言121件。2023年度,由安徽省政协办公厅主办,各市政协协办,省政协研究室宣传处和江淮时报联合开展全省政协“委员工作室巡礼”活动,“益行至德委员工作室”成为池州市唯一入选省政协的典型案例。
三届政协,使命不减。 2022年,市县政协同步换届,我一边连任县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一边连任市政协第五届常委。有了八年的委员经历,履职经验不断增强。除了每年两会的大会发言准备,提案的撰写也更具有针对性,紧跟时代脉搏,结合市县发展。闭会期间,在市县政协的领导下,充分利用“益行至德”委员工作室的平台,开展集中调研、座谈,倾听呼声、搜集民意。家风文化的传承弘扬、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等,深切融入到工作室每一位成员的履职日常,委员工作室联系群处于长期活跃状态。在市政协委员与省政协委员联动读书活动中,因为积极参与,获评读书积极分子,读书心得《书香浸润人心 读书共谋发展》进行了口头发言,并与其他委员的读书心得一同汇编成册。除常规召开的大会、常委会、资政会之外,我还有幸多次受邀参加市政协中心组学习,并进行现场交流,分享履职经验。一次次的连任、一次次的交流,无疑是来自政协大家庭对基层委员的关心与鼓励。我明白,在履职的道路上,唯有时时用心,一刻不敢松懈。
“追风”十年,乐此不疲。2013年10月,周馥后人轻车简从回乡寻根问祖,我有幸与一群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老师们汇聚一堂,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便开启了“追风”之旅。期间,东至县周氏家风馆先后被授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安徽省理论宣讲示范基地、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东至周氏家族“崇儒尚德 培心正业 清慎开明 勤俭乐济”的《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登上2016年11月15日中纪委网站头条。在东至县境内,由周馥四子、著名民族实业家周学熙首创的国产水泥洋灰所建成的周馥接官厅、周氏宗祠、周馥墓、大成殿、万善桥、洋灰坝等文化遗产,更是成功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第四批)。东至周氏家风文化不仅是东至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意义重大。近年来,我的工作岗位几经调整,东至周氏家风文化始终是我关注的建言献策焦点。一岗双责,说的是既要立足本职,也要尽心履职。今后,我将在努力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发出更多委员履职的好声音,让好家风走进千家万户,以好家风促进好社风、好民风。
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本职工作之余,本人自2015年倡导组建东至公益服务站,2016年注册登记东至公益志愿者协会。自此,关爱“一老一小”、关心妇女儿童、周氏家风宣讲、无偿献血、文明创建、科普宣传、非遗传承等公益活动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期间,我们更是昼夜不息地奔走在一线;敬老院、学校、乡村社区、广袤大地和大江大湖沿岸,成为我们几乎所有节假日的“打卡地”,全县的角角落落都记录着我们的脚步和身影。时至今日,投身公益事业已有20年,我的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近1万小时,先后获评“四个100”学雷锋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全国无偿献血铜奖以及2023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身为一名政协委员,本职和履职之余,要常怀感恩之心,用无私奉献绚烂政协委员的生命底色。
初入职场,我设定的工作生涯唯有重复枯燥的专业技术岗位伴随,却因有了政协委员的身份加持,生命变得丰盈多姿。今后,我将对本职注入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履职投入更加浓烈的情怀。如果终有一天离开政协大舞台,回望来时路,希望是遗憾少一些,值得多一点。
(作者系池州市政协常委,东至县政协委员,东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