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蚌埠市禹会区钓鱼台街道安平社区,下辖4个住宅小区,总人口数11521人,其中有2个开放式老旧小区,毗邻金厦花园菜市场,辖区居民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居民生活习惯等方面不一致带来的矛盾冲突,又有老旧小区改造遗留问题。居民们在遇到矛盾纠纷、法律问题时,缺乏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的法治意识、欠缺解决问题的渠道。
为更好地营造和谐稳定的辖区环境,钓鱼台街道安平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打造“微言微语”调解室,组建成立“微言微语”调解服务队,探索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将辖区各类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促进邻里关系和谐融洽,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微”调解促和谐 化解矛盾有办法
“微言微语”调解室坚持并延伸了“枫桥经验”,从单一调解模式转变为“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法,入户到居民身边听诉求,了解一线存在矛盾新动向,掌握当前纠纷突出点,建立完善调解工作机制,调解功能向上协助各级指派调解案,横向接访上门调解案,向下由社区主导调解。积极组织小区党支部书记、社区网格员、辖区民警、五老志愿者、楼栋长、居民代表共同参与调解,形成化解合力,共筑一道安全堤坝。
“微”走访听诉求 服务送到家门口
“微言微语”调解室把调解服务工作做到居民家门口,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到群众中间去,提供法律咨询,进行法治宣传,上门调解矛盾。在网格走访过程中,社区书记接到居民反映邻居老人家因儿子索要退休金发生争执,儿子向其父亲索要退休工资,正好碰到回家看望老人的妹妹,一言不合便对妹妹辱骂殴打。社区书记得知后立即采取行动,先对老人及老人女儿进行安抚,随后联合派出所对老人儿子进行法教,对老人女儿进行情绪疏导,经多次沟通,老人儿子认识到错误,并向妹妹道歉。
“微”宣传强法治 居民共管有热情
钓鱼台街道安平社区充分利用各类文化阵地,链接社区法律顾问、街道司法所等外部支持团队,让专业力量进入社区纠纷调解工作。通过社区组织的“微言微语”调解服务队、“一组一会”、业委会、居民协商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平台,开展法治 “微”宣传活动,宣传民法典,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引导居民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习惯。同时,钓鱼台街道安平社区依托“微”活动,激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有效地促进了邻里和睦,为培育一批“调解能手”“法律明白人”夯实了坚实基础。(禹会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