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间借贷本是相互信任的体现,但若“有借无还”,则会伤害了彼此间的友情。近日,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通过调解方式妥善化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有效维系了两人多年的好友情谊。
据悉,原、被告系朋友关系,因被告急需资金周转,向原告提出借款。原告通过线上转账方式分多笔多次共借给被告15万余元,基于朋友间的信任,原告并未要求出具借条。被告借钱时口头承诺有钱就还原告,但当原告催要借款时,被告却仅仅偿还了部分欠款,余下的13万元欠款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拒不偿还,原告无奈,遂诉至法院。
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深入了解原告的诉求和被告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双方原本是朋友关系,决定先通过调解的方式,努力化解矛盾,修复双方的朋友之情。承办法官了解到被告向原告借款且尚欠13万余元均属实,被告也愿意偿还借款。但被告目前无固定收入,确实没有能力一次性支付该笔欠款。在这种情况下,承办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难处,让双方都明白友好协商、各退一步才更有利于事情的妥善解决。同时,积极提出调解方案,考虑到原告想要拿到钱的急切心理以及被告的现实困难,建议被告以分期还款的方式向原告偿还借款。最终,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原告同意了法官提出的调解方案。(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