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庭前化解网购纠纷
来源:王小丽 李艳平 2024-12-20 20:27:38 责编:吕宏伟

近日,固镇县人民法院接受两起撤诉案件,看似风轻云淡,实则凝聚了法官不懈地努力。

据悉,原告高某、原告张某在闲鱼平台以1960元的价格分别购买了被告彭某售卖的ipad。原告付款后,被告迟迟不发货。经催促后,被告发来运单号,并诱导原告确认收货。可在确认收货后,原告却未能实际收到ipad,且发现运单号系虚假单号,也无法联系到被告。原告无奈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退还货款及3倍货款的赔偿款。

案件受理后,法官了解到本案事实清楚,法律关系也很明确,认为调解是化解此纠纷的最好解决方式。不曾想,为了化解该案,可谓是一波三折。

在承办法准备与双方当事人进沟通时,发现在前期调解员的反馈表中记录“被告无法联系”这一情况,而通过拨打原告提供的被告联系电话提示停机。

紧接着,承办法官通过系统进行了协查,但协查的号码并非被告本人使用,同时邮寄送达应诉材料也未果。为实质性化解纠纷,承办法官遂驱车前往被告的住所地进行找寻,得知其早已搬至县城居住,具体住址不详。

承办法官并未就此放弃,而是通过村居微法庭的包保干部了解到被告亲属的住址,并同包保人一同做其亲属的思想工作,得知了被告的联系方式。经过一番沟通,被告表示愿意到法院领取应诉材料。

在诉讼服务大厅,应诉材料送到被告手里的同时,承办法官抓住机会与其面对面沟通,这才得知被告并非真正的出售人,是他人借用其闲鱼账户出售物品。承办法官遂向其解释,告知其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账户,将账户出借他人使用,借用者利用该账户进行违法行为,账号持有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释法说理,被告告知承办法官,使用者系其朋友彭某。

随后,承办法官又联系彭某,向其释明虚构订单号虚假发货欺骗买受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终,彭某同意退还原告的货款,并承担案件受理费。

承办法官随后将与被告的沟通结果告知原告,原告表示同意在收到退款后撤回起诉。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该案只是固镇法院庭前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固镇法院始终坚持从案件事实出发,认真做好释法明理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调解工作走深做实,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王小丽 李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