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延伸检察监督触角,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践行和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建立蚌埠市首个“检察驿站”平台,将检察业务与基层社区治理相融合。
“检察驿站”通过选派政治素质高、检察业务硬、群众工作能力强的检察干警,下沉街道所辖社区担任“检察副书记”,全面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作用,实现“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惠民生”的基层治理目标,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
做深普法宣教形式,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开办“检察大讲堂”,聚焦宪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防范非法集资、妇女权益、婚姻家庭等方面,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精准。紧扣检察办案,结合基层社区特点,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检察好声音,讲透检察好故事,弘扬时代主旋律。同时利用社区内LED显示屏播放普法标语,居民微信群、朋友圈等转发法治视频等形式,努力增强广大居民群众法治素养。针对蚌山区社区物业管理中存在业主委员会职责不清、监督缺位、换届不顺畅、指导力度不够等问题,“检察副书记”会同街道社区指导推动辖区社区中心花园小区业主委员会换届工作平稳开展,探索出一条依法能动履职、化解物业纠纷的有益途径,得到社区人民群众的好评。今年来,检察官进社区开展法治宣讲35次,发放宣传资料650余册,举办“检察大讲堂”5次,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8次,有效参与矛盾化解12次。
做实接访调处工作,助力重大矛盾化解。结合检察职能,充分发挥街道信访超市综合处置、社区网格人熟事明的优势,采取网格员联合检察官进社区、入网格,检察官带案下访、听证会进社区等方式,开展检调对接和矛盾化解工作,实现息诉息访、事心双解工作目标。“检察副书记”走进社区,邀请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居民代表作为听证员参加听证会,“零距离”开展普法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力度、有温度的检察服务。今年以来,通过公开听证,当面听取诉求、释法说理,用心用情化解信访案件20件。如某信访人多次到社区信访,情绪激烈,存在现实危害的高风险。检察副书记配合街道和社区共同对信访人开展信访接待工作,耐心听取其诉求,对其进行释法说理,引导其通过民事途径解决纠纷,该信访人心结得到纾解。
做优信访工作流程,深耕信访源头治理。深入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注重深挖矛盾根源,依托“检察驿站”平台,优化信访流程,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充分发挥基层治理重要力量,建立高效的信访接待机制,构建“检察官+人大代表+社区”一体化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确保群众来访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回应。规范信访案件办理流程,积极运用调解、和解、公开听证等方式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从受理、调查到答复,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时限。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信访工作合力,让人民群众在诉讼参与过程中,理解、信任司法的公正性,引导信访化解的针对性、透明性、实效性,推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强化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
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检察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检察驿站”一线窗口作用,坚持关口前移,检力下沉,强化监督,注重加强与街道、社区的共同协作,推动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基层治理,以更贴近群众的方式能动履职,为基层治理提供专业支撑,在法治轨道上实现“事心双解”,力争“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董艳 杨静 蒋昌丽 窦红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