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干涸塘堰 重现水润乡村
——关于邵桥村当家塘重现生机的协商
01
选题背景
多年来,邵桥村当家塘一直是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2024年,由于持续高温干旱,加之周边农田灌溉过度取水和缺乏有效维护,当家塘逐渐干涸。不仅影响了农业灌溉、乡村景观,也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罗塘乡党委政府安排下,邵桥村小微协商议事室牵头组织协商,助力当家塘重现生机。
02
协商人员
邵桥村小微协商议事室成员、罗塘乡分管农业副书记、罗塘乡农办人员、村干部和部分党员、群众代表等。
03
商前调研
2024年4月19日,为进一步掌握实际情况,县政协委员、邵桥村小微协商议事室牵头人樊晶晶率领罗塘乡农办、邵桥村两委等有关人员开展了实地走访。经了解,邵桥村11个村民小组,农户964户,总人口3011人,耕地面积5165亩,农业生产种植水稻1700亩,小麦900亩,草莓450亩,甜瓜350亩,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较大。当家塘位于邵桥村刘户组,占地约九亩,由于长期缺乏清理,河塘内堆积了大量的淤泥、垃圾,周边遍布杂草,导致河床抬高、河道堵塞,水流不畅,蓄水功能大为下降,难以满足周边农田灌溉需求。特别是在水稻插秧、扬花、灌浆等时期,集中大量用水,农户日夜不停地用抽水机从当家塘取水用水,进一步加快了当家塘的干涸速度。
04
组织协商
5月17日,樊晶晶组织召开邵桥村当家塘重现生机协商座谈会。会上,介绍了商前调研情况,与会人员积极分析问题、发表意见。村民代表认为干旱天气是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指出周边农田灌溉无序取水加剧了情况的恶化;农办专家分析了当家塘的蓄水能力和水源补给情况,提出可能存在的渗漏问题;村干部则从村民用水需求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合理安排灌溉,以减少对当家塘的过度依赖。
05
协商共识
1.争取资金支持,强化科技赋能,提升从瓦埠湖、庄墓河引水调水的能力,最大程度保障村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2.全面清淤,并做防渗处理,提高蓄水能力。3.制定农业灌溉用水规则,加强对取水行为的管理。
06
成果转化
经过充分的协商讨论,各方最终达成共识。邵桥村小微协商议事室将协商共识向罗塘乡党委政府汇报,得到肯定,并获资金支持。经过专项整治,当家塘实现旧貌换新颜,成为邵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