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紧扣“凝聚民心、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定位,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一线落地生根,不断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文明实践有阵地。黄湾乡按照“高标准、规范化、方便实用”的原则,整合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室等阵地资源,按照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先后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7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2个标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同时,围绕“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方式,盘活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室、文化活动室、乡村大舞台等阵地,配齐图书、电脑、健身器材等设备,确保各类文明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理论宣讲明方向。黄湾乡通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立“理论知识学习角”,组建“五老”宣讲团、举办经典传承诵读、“举旗帜·送理论”基层宣讲会,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等内容,对宣讲内容进行“精准加工”,让群众在轻松的氛围里聆听党的“好声音”,感受党的好政策。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医疗、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相关政策文件,确保群众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2024年,黄湾乡开展政策理论宣讲19场次,覆盖人数1500余人。
志愿服务暖人心。黄湾乡积极回应群众需求,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创新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专业服务。“大娘,您血压有点高,头晕可能是血压波动引起的,但也要警惕脑中风的可能性。如果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蒋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郑友萍、医务志愿者殷传忠应邀前往杨义霞老人家中为她进行了义诊,贴心的服务得到了老人的称赞。
黄湾乡发挥党员干部、退役军人、新乡贤熟悉政策、项目、信息的优势,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政策宣讲、帮扶慰问、法律援助、义诊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每月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以外,还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对接平台,由群众“点单”,文明实践所“派单”,志愿服务组织“接单”的形式,开展法律援助、反电诈宣传、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就业招聘服务等系列主题活动,“精准化”的志愿服务,不断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乡风文明展新颜。清院子、擦玻璃、整墙面,梨园村村民谢守东忙活完大扫除,又开始修剪花草。“马上要开展‘最美庭院’评选了,我得上榜!志愿者上门宣传了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号召大家破除陈规陋习,环境干净整洁了,乡风文明了,大家住着也舒心。”
黄湾乡充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相结合,通过会上讲、微信推、入户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群众自觉打扫房前房后,不乱倒生活垃圾污水,不乱堆柴草农具,做好自家环境卫生的“门前五包”。
乡村振兴,文明先行。黄湾乡还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积极打造文化墙、建立文化长廊、完善“一约四会”。注重宣传引导,组建移风易俗宣传队,经常性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惠民活动。把移风易俗的各项内容,编成小品、快板,让群众接受新风尚的熏陶;结合文明新风典型培树,评选表彰一批“星级文明户”“新乡贤”“乡村好人”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方式,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效应,达到了“选树一个,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提振了乡村振兴内在“精气神”。(葛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