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人民政协|亲历县政协的日新月异
来源:储正茂 2025-01-05 14:29:53 责编:奚正喜 桑士宣 何怀光

本人于2017年调到祁门县政协工作,最开始工作在政协办、后到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再到经济委,回头一算,已在县政协工作了8个年头。在这8年里,政协各项工作和人员变化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体现在2019年中央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后和2022年县政协换届后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2019年9月,中央召开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指出:“重点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的问题”。市县政协开门就是群众,出门就是基层,处于“一线中的一线”。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彰显,事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人民政协制度成熟定型。祁门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变化立竿见影。

记得刚到县政协办工作时,当时县政协主席1正5副,其中只有主席和1位副主席从事政协日常工作,其中:2位副主席下乡挂职贫困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2位党外副主席不驻会。当时,政协机关仅有6位干部,忙得不可开交,其中政协秘书长兼政协办主任兼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1位经济委主任,1位提案委副主任,还有3位政协办干部,另外4位专委会主任则由其他部门负责人兼任,对政协工作,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欲为之而不能,所涉专委工作也大多由政协办代为。平时政协机关工作大家分工不分家,有事一起干,就这么推动整个政协机构运转。如:每年四个季度重点调研一个不少,基本上都是同一班人马,一个季度调研刚结束,下一个接着来。大家个个都忙,五加二、白加黑是常态,这是我到政协工作后的第一印象。

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到2019年,县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协会议精神,着力解决基层“两个薄弱问题”后才有所转变。这一年先后充实10位干部到专委会和办公室,大家工作也被分担了一些。

到了2022年换届,十一届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工明确,7个专委会主任配备到位,还有4个专委会配备了副主任,办公室人员进一步优化,县政协力量整体得到加强。

在新一届县政协党组领导下,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各项工作更加细化、具体和完善。如:建立了委员履职考核评价办法,该办法对委员履职进行量化评分,按参加全委会、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加履职活动四项内容计分,每项都有计80分基础合格分,每增加一项(次)活动另外计分,年终依据积分高低评出优秀、合格、不称职三个等级。委员履职更加积极主动,考核以来,委员基本都在合格等次以上,相当一部分获得优秀等次。如:党派和专委会创建了委员工作室工作,截至目前,各党派与专委会已先后创建民革委员工作室、工商联界委员工作室、“三茶统筹”委员工作室等各类委员工作室13个,每一、二月开展一次活动,各类活动有声有色,工作室已成为委员学习的新载体、联系群众的新纽带、协商民主的新路径、团结联谊的新平台、为民服务的新渠道。如:乡镇和经开区建立了政协委员联系员制度,全县18个乡镇和经开区各配备了1位专职副书记兼任政协委员(工作)联络员,联系服务委员,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畅通基层声音向上反映。如:专委会建立了功能型党支部,各专委会和委员中超过3名党员的,成立或联合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目前,已成立6个功能型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支部与专委会及委员工作室密切加强联系和工作融合,推动政协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如: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的制定,更进一步地推进了政协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做到党委有所呼,政协有所应,积极履行职能,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在新的征程上完善机制,建强队伍,广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进一步推进县政协事业持续提升,全面高质量发展。  

( 作者储正茂系祁门县政协经济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