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分钟大会发言里看委员“一线”履职 ——东至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侧记
来源:东至县政协 2025-01-09 15:27:58 责编:王悦 刘鹤

6分钟很短,发言字数不超过3000字;6分钟也能很饱满,发言中的“干货满满”足以展现委员深入一线调研,为民传呼声、建诤言的履职风采。

1月4日,东至县的室外寒风凛冽,而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会场内却热气腾腾。6名委员登上大会发言的舞台,围绕发展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展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观点激荡。现场聆听委员们的大会发言后,不少人感慨:“这6分钟的大会发言,真不简单”。

不简单,源于发言背后的调研之深。事实上,大会发言的背后,拥有十几份甚至上百份提案的“厚重”;而每一位委员发言的背后,更是凝结着委员们的家国情怀和民生期待。

“退城入园不能只是单纯的空间意义上的转移。”县政协委员余卫东首先上台发言,直指当前东至县正在开展的城区服装箱包加工企业“退城入园”工作。“要注重引导园区企业在产业链中找定位、向产业聚集要效益,加快形成共享、共生、共赢的产业新生态。”说问题毫不避讳,谈建议直截了当,引来台下委员的阵阵掌声。

结束发言的余卫东依然心潮彭拜,他说:“扎实的调研给了我充足的底气。”为了写好这篇大会发言,他跑遍了县城区内大大小小的服装箱包加工企业,收集相关资料。

既立足东至看东至,又跳出东至看东至。陈佳委员带来的《文旅深融阔步拥抱“大黄山”》,源自于她听到的一次倾诉:“东至有山有水,文化底蕴深厚,非遗项目众多。然而各个景点虽有‘看头’却少‘说头’,非遗项目虽能传下来,却用不起来。”为此,她在发言中瞄准东至文旅发展的未来布局,直言当前文旅融合工作的短板。从“让文化资源都传下来、用得好”“让旅游景点都有‘看头’也有‘说头’”“让东至文旅事业点上开花、面上成景”三个方面为东至县文旅事业建言。

大会发言,可以说“寸时寸金”,机会并不容易。据了解,今年县政协全会安排了6名委员上台发言,仅占本届县政协委员人数的2%左右,可谓百里挑一。为了准备这6分钟发言,代表东至经开区政协工作联络组发言的陈思委员对发言材料多番修改,又在会议开始前在台上试讲,并在自己的发言稿上标注重点,就是为了呈现最好的状态,“上台的虽然是我一个人,但是却代表着我们东至经开区的6名政协委员。所以,这篇大会发言里的每一个字,都要对东至经开区里的企业负责,对县委县政府负责。”

如何在6分钟时间里把真知灼见表达充分,考验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作为上台发言的政协委员之一,王敏就经历了这样的“考验”——发言不能超过6分钟。

王敏委员的大会发言初稿4000余字,按照一般人的语速是每分钟160至180字计算,需要十多分钟。“鳜鱼产业发展这个主题专业性比较强,也比较枯燥,我为了增强感染力,在初稿中放了很多例子。”在准备发言稿期间,王敏委员收集了来自鳜鱼主产区、鳜鱼生产和养殖大户、县农业农村局等多方面的资料。但素材一丰富,字数就容易超标了。如何精简内容,把控时间?她给自己立了一道标准:少讲空话套话,直面问题,直抒胸臆。两个多月来,她反复审读,逐字逐句地精简文字……在一次又一次的“较真”中,完成了这番取舍,最终4000余字的初稿精简为1259个字的大会发言《注入科技“活水”助东至鳜鱼越游越远》,指出东至鳜鱼产业发展的三个方面难题,提出9条对策建议。

28篇大会发言,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现场批示15篇,这反映了此次大会发言的高质量,而“高质量”的背后,凝结的是委员们的心血和汗水,彰显的是责任和使命。

听取完大会发言后,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詹丛辉深受感动,充分肯定,他表示“大家的发言,问题看得透、症结找得准、建在点子上、议在关键处。”同时,他对部分委员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表示县政府将认真研究,充分吸取意见和建议,拿出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加快落实。

走出会场,委员们踌躇满志,同心奔向新一年的履职之路,以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风采,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山水升金·和美东至”展现委员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跑起来,就有速度,干起来,就有进度!2025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