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凤阳县武店镇楼店村冬日莴笋种植大棚,在大棚内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莴笋根粗叶茂,长势非常喜人。郁郁葱葱的大棚里,可见村民们正穿梭于青翠绿叶间,忙着采收、除叶、打捆、搬运的忙碌身影,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 我们种植基地冬日大棚共种植莴笋80亩,在品种上,淘汰旧的莴笋品种,一律选择市场畅销的‘青天下’优质莴笋品种。该品种实心皮薄、绿皮绿肉,莴笋口感香甜、鲜嫩,在销售上很受青睐。”楼店村冬日大棚莴笋种植基地负责人吴怀峰介绍说,从2024年11月起莴笋已陆续成熟上市,一直到春节前都是收获季节,在销售上,由凤阳、合肥等地商户到大棚直接采购,还有本地小商贩也前来采购,每天销售莴笋3千多斤。他们大多采购的都是带叶子的莴笋,批发价每斤2.2元。基地成熟的莴笋亩产量达4千至5千斤,亩均产值达1万元左右。尤其到春节前莴笋价格还会上涨,在价格上非常可观。等到大棚莴笋全部采收后,将栽小瓜,一茬小瓜也能增加不菲的收入。
“在冬日大棚莴笋种植上,要根据棚内实际情况做好通风降湿工作。在晚上如果温度在零度以上的话,可适当放风,但是绝不可低于零度以下,低于零度要做好加盖小拱棚。在莴笋茎部开始膨大之后,棚内白天要有适当的温度,高于适当的温度要及时通风,晚上的温度也要保持在适合的温度。其次,在病虫害防治上,要以预防为主,要经常观察莴笋的生长情况,合理施药、施肥。”在谈到冬日大棚莴笋种植技术上,吴怀峰说道。
从大棚栽莴笋苗到莴笋成熟收获,基地需要很多的人力。“在大棚务工的都是附近的村民,有100多人,大多是60岁以上老人,他们在家没事做,就来到基地忙忙增加收入,贴补家用,一般常年在基地务工,每人一年可收入一万多元。”吴怀峰说。
近年来,武店镇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秉持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农场+基地+农户”等方式,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壮大蔬菜种植产业,实现了“订单生产、田头交易”的种植模式,把莴笋产业发展成为富民产业、支柱产业。随着规模化种植、栽苗和采收也为周边群众提供务工机会,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田增收,为乡村振兴聚能赋力。(王崇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