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的罗岭
来源: 2025-01-15 09:17:13 责编:奚正喜 何怀光 朱磊

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的罗岭镇,虽然看起来是个不大的小镇,但是一眼望去,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山水相依,从高处俯瞰,碧波荡漾的菜子湖和巍巍耸立的小龙山,就像一条巨龙盘旋之上,一直延伸到无垠的土地之中,把罗岭镇装扮得如诗如画一般,让人看的心情欢喜、舒畅。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罗岭镇的名字,是因为这里诞生了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大师,童年时代伴随着严凤英大师演唱的一曲曲悠扬动听的黄梅戏成长,耳濡目染黄梅戏的无穷魅力,从儿时的露天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代表性节目中了解了黄梅戏,父辈们也告诉我,那是严凤英大师演唱的黄梅戏,她是罗岭人……从此,罗岭的名字就深深铭刻在心中。

冬日的一个上午,我和几位好友相约来到久负盛名的罗岭镇参观,沿着菜子湖湿地公园一路向前,走到开阔处,突然一池碧水映入眼帘,我不禁惊讶于眼前的美景:夜间刚刚经过一场细雨的洗礼,菜子湖的湖面俨然一片波光粼粼,淡淡的薄雾中稀稀落落的倒映着天边的云彩,以及岸边的群山环绕。

我们惬意地站在湖边,冬日的微风轻轻地拂过人的脸庞,略显一丝寒意,夹杂着湖水的清新、温馨和芬芳。一望无际的湖面上,许许多多的野鸭在悠闲地自由飞翔,它们一会儿浮在水面,一会儿又停歇在附近的小岛上,一会儿又展翅翱翔。尽管时令已经进入冬季,但是湖面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丝毫没有冬日万木凋零的景象,湖水中最好看、最动人的风景是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红杉树屹立在水中,仿佛是在守护菜子湖的精灵一样,静静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远处的小龙山在淡淡的云彩中显得有些庄严,与水中的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野鸭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冬日美妙画图,更让罗岭小镇增添了些许绚丽色彩。

同行的罗岭镇党政办刘主任向我们介绍,菜子湖的美景一直成为网红打卡基地,特别是春暖花开季节,游人如织,他们纷纷携家带口前来旅游观光,试图把这个好风景藏在心中,留在心里,带回家去……其实,仔细观察,冬日的菜子湖同样有她的动人之处,每步都有难得的画境,一年四季都是风景宜人。

我意犹未尽地尽情欣赏菜子湖,心中想起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吟唱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不朽诗作、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先生在杭州西湖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千古佳句。现在细细品味这些诗句,能切身感受到这些大文人那份对西湖美景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我想像,这些诗句如果用在赞美水天一色、清澈见底的菜子湖上,那是一样的迷人、一样的感动、一样的美妙,试想白居易和苏东坡这些文学大家如果有缘欣赏了菜子湖的美景,他们会有更多的诗句横空出世,因为落落大方的菜子湖同样为才子佳人和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集聚、休憩之地,湖水的韵味、宁静、清澈,岸边的垂柳依依、花木扶疏,这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部署的一幅幅油墨画……

穿过宛如人间仙境的菜子湖,我们又来到一处名叫树蛙部落的民宿参观,民宿依山傍水,项目设计得别具一格,是安徽省最具代表性的生态保护新示范项目,也是一处绝佳风景,我徜徉在山间的林荫大道上,徒步茂林修竹之中,大口大口呼吸着天然氧吧释放的新鲜空气,人顷刻间有一种步入世外桃源的意境:山峦森林静卧其间、湖中酣畅游憩的鸭鸭、椭圆形结构设计的种子屋就像一颗巨大的种子落在地面、种子屋的镜面随着日出日落不断实时变换风景、仿佛误入了森林里的小精灵之家,还有那栩栩如生的龙窑也把人的回忆一下子带到了刀耕火种的农耕时代……

在这里,人与自然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附近的树木花草早已被当地人打理得井井有条,喜鹊们总喜欢在山峦最高的那棵棵树上放开嗓门高声歌唱,她们是在歌唱菜子湖带来的心旷神怡、也是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更是希望通过歌唱让客人在此多驻留一些时间,尽情欣赏湖光山色的美景,共度大好时光,留下小龙山和菜子湖的美好印象。

欣赏了小龙山和菜子湖,我们驱车来到巨石山,站在巨石山的山脚下极目远眺,不远处峰岭云缭雾漫,山上呈现朦胧景象,当我们驻足交谈之际,太阳公公突然从云朵里冒出来了,大地很快光芒万丈,心中的阴霾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一扫而光,呈现出光明气象,人的心情顿时愉悦起来了,大家谈兴也越来越浓,都在憧憬巨石山旅游的灿烂前景……

罗岭最靓丽的风景线就是严凤英故居了,20多年前陈所巨老师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严凤英大师,说桐城练潭的人文底蕴深厚,不远处就是罗岭了,是严凤英的老家,黄梅戏悠悠的……字里行间对一代黄梅戏艺术表演大师的一种仰慕和崇敬之情。

严凤英故居风景如画,一棵高大挺拔的红枫树正开的红红火火,池塘边有数棵垂柳依依,和故居前的严凤英大师雕像形成了一个人文、自然交相辉映的绝妙风景画,参观中,年轻的蒋琨镇长告诉我们,严凤英故居正在加快改造之中,改造后的故居将以更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听了这些,我很是兴奋和激动,严凤英大师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仅属于罗岭、属于宜秀、属于桐城、属于安庆,也属于中国,属于世界,黄梅戏这棵参天大树在新时代的滋润中,一定会更加茁壮成长起来……

个人简历:彭旵生,安徽省桐城市委办公室工作,安徽大学历史系毕业,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协协会会员,爱好散文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今日头条、新华每日电讯、农民日报、华夏早报、安徽作家、新安晚报、江淮时报、市场星报、合肥日报、安庆日报、安庆广播电视报、安庆晚报、诗意人生、池州日报、天柱山、桐城文学等报刊杂志、网站和公众号公开发表散文多篇,出版个人散文集《岁月的罅缝里》,散文《深秋走访黄梅戏班主彭小佬故里》在新华社举办的“我与黄梅戏”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彭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