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蚌埠市禹会区钓鱼台街道喜迎门社区始终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居民需求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以“强组织”“精治理”“优服务”为基本线的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效。
“机制融合”深化共驻共建。社区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有机联结辖区各个单位党组织,引导他们一起参与在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一盘棋”。织密“红色网格”,创新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发挥其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化解调处员、平安稳定巡查员作用,确保居民诉求及时反馈,社区服务及时送达。助推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发挥各类资源优势建立“资源清单”,领办居民急难愁盼形成“问题清单”,积极解决民生实事认领共建“项目清单”,推动社区与共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的深度融合。
“队伍融合”凝聚多方力量。结合小区在职党员亲邻里、知民情的特点,积极发挥共建单位资源足、队伍壮的优势,吸纳融合共建单位在职党员、社区在职党员、退役军人,组建小区治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区基层治理力量。今年以来,联合化解小区井盖破损、墙皮脱落、养狗扰民、非机动车充电等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30多件,为改善小区环境、创建幸福和谐小区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职党员们通过“一包一、多包一”的方式包联困难群众,开展帮扶服务,主动认领完成“微心愿”,用温情呵护困难群众生活
“服务融合”盘活社区治理。把居民所需与单位优势、党员所长进行对接,匹配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实现社区资源最优化和服务效率最大化。今年以来依托各类主题活动日,引进健康义诊、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公益理发等10余个便民服务项目,联合开展政策宣讲、消防演练、助老扶老、环境整治等多个小区治理共建活动,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共建单位在职党员和社区在职党员组建的志愿者队伍逐步成为居民的红色“服务员”、社区治理“好伙伴”。
今后,钓鱼台街道喜迎门社区党委将继续依托“三融合”,加强辖区单位的沟通联系,持续扩大“社区朋友圈”,扩展邻里治理半径,形成互联互动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禹会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