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诗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何“良方”?——探寻马鞍山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 71号提案背后的故事
来源:江淮时报 2025-02-09 09:41:20 责编:曹昱 王悦

“要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辐射推广。”

“要提供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要逐步建立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引领,打造以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为主体的新智造发展路径。”

……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也是马鞍山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在马鞍山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一份份提案聚焦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社会治理到科技创新,从民生福祉到产业布局,桩桩件件皆是为城市谋进步、为百姓谋幸福的良策。其中,由市工商联提出的第71号提案,格外引人注目,它以宏观视野洞察发展大势,以专业视角剖析痛点难点,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准开出了一剂“良方”。

这剂“良方”里究竟有何“妙计”?提案办理成效又如何?让我们一同探寻71号提案背后的故事,展望城市发展的蓝图。

妙策“赋能”明方向

网联万物,数智赋能。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拥抱数字化时代,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制胜未来的不二之选。

而数字赋能对于马鞍山这座“靠制造业吃饭”的工业城市而言,显然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大势所趋的时代“必答题”。如何交出一份合格“答卷”,71号提案中自有对策——

要实施“数字领航”链接。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辐射推广,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要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普及。帮助中小企业开展诊断,分析改造需求和融资需求,提供中小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实施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改造,引导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参照改造样板看样学样。

要推进“行业大脑”培育。培育引进优秀服务商,分行业建立服务商资源池,并鼓励优秀服务商联合行业商协会建设一批“行业大脑”,梳理提炼细分行业共性问题和应用场景,推动在细分行业快速复制推广,逐步建立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引领,打造以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为主体的新智造发展路径。

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围绕重点行业加快培育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以项目化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通过加大“招大引强”力度,引培一批优秀的数字化服务商,打造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

要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通过“园区+平台”的方式,开展“一区一业一样板”试点引领,推动区域整体数字化转型。对大中小企业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企业转型意识。

制造“焕新”见成效

一份份优质提案凝聚着委员们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民众的期望和社会的诉求。提案提得好,更要办得实,做好这后半篇文章至关重要。

看不到漫天粉尘,听不到恼人噪声,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挥舞“手臂”旋转忙碌,AGV物流小车(自动导航的无人驾驶车辆)灵活穿梭,码垛机器人自动分拣、入库……走进位于瑞泰马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洁净钢精炼炉用节能环保新材料生产车间,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已经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耐火材料行业生产的认知。

从三个人应付一台机器,到一个人看两台机器,从噪声粉尘环绕到生产高效洁净,“智改数转”不仅改变了一个企业的生产面貌,更是重塑了整个生产流程。

“传统企业要想不掉队,就需要在‘智改数转’上动点脑筋。”瑞泰马钢运营管理部(数智办)副主任邵辉表示,凭借“智改数转”上的不断升级,瑞泰马钢接连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等荣誉,2024年,企业获评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

瑞泰马钢的“完美蜕变”正是马鞍山坚持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活案例。去年以来,马鞍山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性抓手,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六大行动”,持续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通过分行业、分区域、选龙头、树典型、重引导,创新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看样学样”活动,印发《2024年“数智马鞍山”见行动系列活动工作方案》,编制1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不断提高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度。

制造业发展成效如何?从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一项项斐然的成果便可管中窥豹:

2024年,马鞍山市再次进入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60强,成功跻身国家“千兆城市”之列;马钢获评2023年度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新增4家国家级5G工厂,新康达磁业及博望高新区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均居全省第二;累计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居全省第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6个、居全省第二;2家企业入选国家“数字三品”全国典型案例;新增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6个(共12个);新增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获批省级“一区一业一样板”3家,均居全省第三;山鹰国际、立白日化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十佳应用案例”,排名全省第二……

放眼一江两岸,在数字赋能引领下,企业活力更优、产业实力更强、创新动力更足、生产效率更高,正在成为马鞍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锚定“航向”再出发

数字赋能与制造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因钢而设、因钢而兴的马鞍山正是制造底色鲜亮、底气十足。从“制造”到“智造”,马鞍山的制造业正在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字之变,变的是格局、是发展、是进化,而不变的,是这座城市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决心和气魄。

数字赋能成效已显,制造业发展“航向”已定,接下来便是鼓足风帆,破浪前行。

未来,马鞍山将坚持以制造业为“纲”,把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牵引性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示范引领。全力争取新一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重点荣誉、创建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根据细分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开发集成“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推动工业园区整体数字化转型,深化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扩展平台连接企业、设备数量,打造区域转型样板。

推动看样学样。坚持开展“数智马鞍山”见行动系列活动,重点围绕政策宣贯、平台建设、应用普及、供需对接、网络服务等具体内容,会同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分行业开展各类数字化转型交流对接,加大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数字化培训和引导力度,提高企业管理人才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增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和意愿。

优化转型服务。坚持龙头引进和本土培育并重,培育引进一批深耕行业、长期驻守的数字化服务商。大力推广十大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组织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线上测评,从数字化基础、经营、管理、成效四个维度帮助企业进行把脉诊断。加快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实施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

完善转型生态。持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加快5G基站、5G专网和5G全连接工厂建设,全年新建5G基站1000个以上;加快推进九章云极垂直行业AI大模型训练算力中心、“E联矩阵”智算中心等项目,加强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打造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底座;强化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依托融为“益企”畅聊会等品牌,引导金融机构围绕数字化转型优化产品服务;进一步加大数字化转型专业人才供给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加快工作推进。充分发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作用,健全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监测、评价、协调、调度,确保各项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本报通讯员 吴衡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