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铜陵市铜官区人民法院在办理两起劳务合同纠纷时,通过交叉执行实现案结事了。
2021年2月至6月,申请人徐某在被执行人王某的服装加工厂做衣服,结算后王某欠徐某6888元。经催讨,王某仅支付1000元,余款5888元一直未付。为此,原告诉至法院。2022年4月20日,铜陵市铜官区法院依法判决王某在三日内给付徐某5888元。判决生效后,王某未履行,徐某申请执行。执行过程中,法院没有查到王某的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也一直没有查找到王某的下落。案件执行陷入僵局。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部署交叉执行。鉴于本地执行受阻,经上级法院审慎研判,决定启动交叉执行程序。铜陵市枞阳县人民法院将姚某与同一被执行人的王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交叉到该院执行。原本两家法院都需为一个被执行人的案件费心费力,花费更多的司法成本来研判查找被执行人的下落,现在,通过整合不同区域、部门的资源和优势,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查人找物的精准度。
通过比对两个案件相关信息、研判,执行人员发现被执行人有可能在浙江某地加工服装。执行人员深知时间紧迫,第一时间奔赴浙江某地展开全面调查。通过当地社区、派出所协助成功找到王某,在拘留措施的威慑下,王某通过亲友代为履行的方式付清了两起案件的全部案款。
2024年以来,铜官区人民法院通过成立交叉执行团队执行专班分析研判各类可交叉执行的案件。对符合交叉执行条件的案件,执行专班迅速展开调查,认真梳理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通过发挥专业优势,克服异地执行带来的诸多困难,联动当地相关部门,激发交叉执行的制度效能,形成强大的执行合力。
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严格遵循法律程序,除了依法采取如查封、扣押、冻结等一系列强制措施外,形成对被执行人强大的威慑,同时,执行人员找到被执行人后,还积极与被执行人沟通,耐心释法明理,尽量促使其主动履行义务,为申请人挽回经济损失。案件的执结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与权威,也能充分展示了交叉执行这一创新机制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的显著优势。(陈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