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繁昌经开区党工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意识,聚焦主责主业,探索非公党建与园区非公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渠道,聚焦队伍建设、思想建设、服务保障,推动非公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努力开创党建强、发展强的新局面。
建强红色堡垒,为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基健体”。一是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举措。构建“经开区党工委—非公企业综合党委—党建工作指导站—非公企业党组织—非公企业群团组织”五级组织框架,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同、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6网格,将园区非公企业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每个网格安排6名党建指导员,实现非公企业党建服务指导全覆盖,做到非公企业党建事有人管、责有所归。二是建好党群服务阵地。新建1000平方米的经开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设立党建指导站,构建非公党建“10分钟”服务圈。以党群服务活动中心为平台,定期开展党建沙龙、企业家恳谈会等活动,组织区直单位和园区负责人面对面解读涉企政策,倾听企业心声,帮办发展难题,与企业家增进交流、增强互信,打造为企服务“直通车”。依托智慧园区建设,建立智慧党建平台,构建园区党工委、非公党委、基层党组织上下衔接、左右联动的三级全覆盖组织体系,形成基层党建“一盘棋”的系统布局。与中银富登银行合作,通过“复兴壹号”移动端应用平台,实现党员线上教育、党费在线缴纳。三是建优党员发展平台。率先成立孵化器党支部,将党员数不足3人、没有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党员,统一纳入孵化器党支部管理,统一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发挥孵化党员、党务工作者、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四大功能。制定《在未成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指引》,通过合理编组、及时指导、联系服务,及时将未成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优秀员工培养吸收到党组织当中来。大力推进以党建带群建,组建群团组织219家,组建率达100%。
激活“红色细胞”,为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一是把党建成果作为检验企业服务的重要标准。推进党建指导员与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的有效衔接,党员身份的企业服务专员当好“三大员”,即企业需求帮办员、安全环保信息员、非公党建指导员。创新党建指导员考核方式,实行“三个挂钩”,即被指导单位党建工作情况与党建指导员工作业绩相挂钩,党建指导员考核结果与专项补贴发放相挂钩,与个人岗位绩效考核奖励相挂钩。党建指导员钱梅林同志获评省级优秀党建工作指导员称号。二是把党建成效作为评价企业质量的重要依据。制定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考核暂行办法,全面考核评价党组织书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情况。对党建工作开展好、考核成绩靠前的非公企业,在项目准入、资金申报、政策支持、融资推荐、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近年来,依托“惠企政策网上超市”,通过一次性告知、清单化服务,指导企业申报各类项目327个。大力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现政策性扶持资金6.21亿元。三是把党建效果体现在为企优环境之中。把现有企业服务好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营商环境之一,深入践行服务企业“1%工作法”,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按照“见事见档、闭环办理、事必销号、100%满意”要求,落实“上门办公会”交办事项59件。创新开展“周六在企业”行动,企业服务专员走访企业591家次,通过“三问三送三帮”,解决企业融资、用工、技改升级、工程建设等各类问题257件,指导10余家非公企业成立党组织。“周六在企业”被评为芜湖市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十佳案例,繁昌经开区管委会被评为芜湖市“一改两为”先进集体。
点燃红色引擎,为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一是聚焦重点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大健康产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海螺、奇瑞、中信博、永臻科技、千味央厨、宠幸宠物用品等一批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在2024年新开工的22个亿元以上项目中,推进组建党群组织20余个,摸排发展党员40余名。二是聚焦链上党委。成立大健康、增材制造2个产业集群党委,制定《繁昌区大健康产业集群党委工作制度》,明确集群党委领办项目事宜,推动集群党委建在“群”上,“链”动发展。以“党建引领聚合力,结对共建谋发展”为目标,统一制定党建服务规划,统一开展组织生活,统一举办主题党日,统一推进人才培养,统一使用研发检测平台,统一协调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集群党组织从孤立分散走向联动链接。三是聚焦集群共建。通过开展产业链党建活动增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凝聚起共建力量。助力企业降低成本,集群内企业资金周转率同比平均上升10%。帮助成员企业形成供应链,同福集团与加瑞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大米等原材料供应关系。成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兼任“招商顾问”,招引上下游项目14个,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双赢。(张宝杰 宋雪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