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桐城市委:聚青春之火 燃志愿之光
来源: 2025-03-08 13:05:01 责编: 陈亮

近年来,团桐城市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全市广大青年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整合全市各类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资源,全方位、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大青年志愿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桐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建强志愿服务“先锋队”,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高效。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将“青马工程”作为加强青年培养的有力抓手,定期组织团干部、青年志愿者进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专题培训等,进一步提升青年志愿者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水平,参与人数达到1000余人次。二是深化组织建设。以围绕服务群众,助力全市中心大局为指引,以各镇街团委为支点,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310支,促进学校团组织、村(社区)各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协同发展。近年来,我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截至目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9383人,累计志愿时数达18573小时。三是增进队伍联动。依托情系爱心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众益社工等社会组织的力量,结合“我为青年办实事”活动,以“志愿服务队+社区、学校、部门等”联动模式开展社会救助、帮扶慰问、清洁美化、养老助老、赛事保障、校园宣讲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累计服务人群达5000余人。

勇挑志愿服务“重担子”,团结青年扛起时代重任。一是争做乡村振兴“生力军”。大力实施“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50支高校团队近500人来桐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语你童行”“桐城小花产业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等各类型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二是争做家乡文化“传播者”。主动服务全市文旅事业发展,组建“青声讲解团”、“红领巾讲解团”、“文都家乡推荐官”等队伍,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锻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青年“声”力军,引领更多青年人讲好桐城故事、传播桐城好声音。三是争做儿童成长的“守护星”。近三年来,招募200余名青年志愿者为社区的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职工家庭儿童提供免费公益托管,开展作业辅导、兴趣课程教学、安全知识讲座等,累计服务社区儿童1900人次,志愿服务时长2000余小时。四是争做社会服务“先行者”。结合“雷锋月”“宪法宣传周”“重阳”等时间节点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向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发布“以青春为笔 绘就人居新图景”等倡议书,发动青年志愿者持续开展“净山护河 青春桐行”、暖冬行动、墙体彩绘、义务植树、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集中性开展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参与人员5000余人次。连续两年累计组织80余名“返家乡”大学生为桐城市新春晚会提供咨询指引和后勤保障服务。

激活志愿服务“正能量”,服务青年健康成长发展。一是持续帮扶有热度。常态化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温暖包”“微心愿”等活动,组织300名余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物资发放等志愿服务,近三年来累计捐助160余万元。二是服务青年有力度。结合“5·20”“七夕”等时间节点开展青年人才交友联谊活动14场,组织100余名青年志愿者协助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后勤保障等服务,满足青年婚恋需求。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五一”关爱户外劳动者慰问活动、“‘团’聚青年 青‘新’服务”新兴青年群体关爱服务活动等,为青年群体送去温暖与关怀,增强他们在桐就业创业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三是选树优秀典型。通过宣传榜样的精神力量,进行正向激励与行动导向,在“桐城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上设立“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专栏,用于分享志愿者们的实践感悟与心路历程,充分展现青年学子的青春活力与风采,并评选出10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为其颁发荣誉证书,激发更多青年投身于志愿服务。(吴紫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