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亳州市谯城区积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通过“解调+”融合体系,着力打造“枫桥经验”谯城版。截至目前,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8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7%。
“调解+普法”,实现普法多元化。构建“调解即普法”全流程工作机制,深化“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群众工作服务专员”调解模式,做到调前讲法律依据、调中讲权利义务、调后讲救济“一案三讲”途径,依托全区328个调解组织,将调解现场转化为法治课堂。截至目前,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普法活动5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7000余人次。
“调解+说法”,实现普法特色化。各村(居)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十河镇“四级联调”、马元社区“马扎会”“木兰姐姐”婚家矛盾调解室、“郭大姐”说事工作室、“五老调解团”等一批代表性的工作品牌,推进多元调解见成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提升了城乡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调解+司法”,实现普法精准化。全区各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实现了诉讼案件优先调解的工作格局。各派出所设立警民联调工作室,及时化解治安纠纷。深化“一村一警”机制,充分发挥276名基层派出所民警(辅警)人头熟、懂法律、懂政策的优势,打通调解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彰显了警民联调工作成效。(董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