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环资庭的干警们与某民事公益诉讼被告一起在长丰县一处林地,种下一小片树苗。
法院干警怎么会和被告一起种树呢?这还要从一起滥伐林木案说起。原来,被告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违法滥伐林木,破坏了当地林业生态资源和生态平衡,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情节轻微可免除刑事处罚,合肥市检察院遂向合肥市中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我就是因为没钱,才想砍树卖树挣点钱,现在哪还有钱赔啊!”被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环资庭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了解到被告的困境,告知他们可以以劳务代偿的方式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1月14日,村委会出具证明证实被告家庭困难,并承诺将协调执行法院判决,配合有关部门安排被告参加案涉林地修复工作,让其以劳务代偿方式履行赔偿责任。同日,被告出具承诺书,承诺会在村委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以从事公益劳动的方式履行已破坏的生态修复费用,劳务代偿期限以法院判决书为准。
惩罚不是目的,修复生态环境才是最优解。经长丰县林业局现场查勘,被告已对案涉林木进行补植,验收合格。环资庭法官们深感普法的必要性,决定把法庭搬到村里,组织一场“巡回审判+普法赶大集”活动。3月7日,环资庭干警们拿着宣传册来到长丰县左店镇农贸市场开展普法活动,村民们一下子聚拢过来,“田里的野鸭野鸡是不是不能抓?”“如果动物吃庄稼怎么办?”面对村民的疑惑,干警们一一解答。
左店镇韩庄村村委会院子里,巡回审判还未开始,已经坐了几十个旁听的村民。随着法官宣判被告可以采用劳务代偿的方式履行赔偿责任,被告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庭审结束后,被告拉着法官的手不住地道谢。
随后,环资庭干警们和被告一起前往案涉林地,在春雨润湿的土里种下一棵棵树苗,承载着复绿的期望。法官的鞋子踩在泥泞中,呈现出“脚下沾泥土,司法有温度”的生动场面。(汪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