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铜陵市铜官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运输合同纠纷,通过多元解纷平台,组织各方当事人在线签订调解笔录,并督促欠款人付款,解开了彼此心间的疙瘩。
2006年,李某为张某运输货物,张某承诺支付运输费1.2万元,后因资金周转困难,张某未能支付,仅出具欠条。数年后,张某更换联系方式且外出务工,李某追讨未果后,遂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经研判,认为该案的标的不大,事实清楚,有调解的可能性,但首要任务是找到张某。遂通过案件系统数据分析,承办法官发现张某在另一起案件中有联系方式,当即与张某通过电话联系,邮寄向其送达应诉材料。
张某收到法院相关材料后,主动联系法官,坦言对欠款事实无异议,但因工作收入不稳定,暂无能力一次性偿还,希望能够协商分期还款。考虑到张某现在外省工作,回铜应诉会加重当事人负担,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承办法官立即与李某沟通,向其阐明了对方的调解意愿,并指导张某签署授权委托书,由其妻子曹某作为代理人参与调解。
联系上各方当事人,并指导双方完成多元调解平台的实名认证等程序后,调解当日,李某和张某妻子曹某现场调解,张某则通过电话连线远程确认方案。经法官释法明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张某分三年偿还欠款,若任一期逾期,李某可就剩余款项申请强制执行。协议签署后,法院当场出具民事调解书,双方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从“失联”到“连线”,从“僵局”到“破冰”,这起纠纷的化解正是铜官区法院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体现。铜官区法院将继续创新司法服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