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 玉兰花开
(王民生2025年3月16日)
“爱汝庭兰万玉开,年年一度看花来。莫愁风雨消轻粉,暗送幽香入”心怀。
包河区滨湖森林公园前,玉台兰观景台面水而立。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由东西向的环湖大道、向湖凸进的大堤相夹而成。大道东、西两头和玉兰台石碑是三角形的三个点,几成直线的大道是三角形的底边,呈半圆弧状的大堤是三角形的两腰。观景台不大,只有1030平方米,是环湖大道“长藤结瓜”式旅游线中的一个“小瓜”。但这个“小瓜”以花出名。顺着环湖大道一线和观景台内小环线,栽有121棵玉兰,因而这里被命名为玉兰台。其中,二乔玉兰116棵,现绝大多数正含苞待发,有几棵已临风绽放;还有5棵白玉兰,算是“白”立“紫”群。
(紫玉兰实为二乔玉兰)
巢湖是合肥人民的宝贝和挚爱,每到节假日、双休日,滨湖森林公园及沿湖一带总是挤满了人。我对这里也是情有独钟,每当玉兰台上玉兰盛开,都会来此观赏,每次都 会有不同的感悟。今年,当我一个人静静地观赏一个多小时后,草木缘情,玉兰参透,竟然悟出了两个字:洁、急。
3月15日下午3:30,我来到滨湖森林公园,将车停在西停车场,信步走到环湖大道北边。向东一望,大堤下的绿树已全部返绿,堤坡草皮正在发青,灰青之间显得有些斑驳;朝北的圩内杨树依然是铁树状,全然不见绿的动静。大道下埂脚处有一个长长的排水沟,一眼望去,中间有个截水涵。这个地方2020年特大洪水时曾出过险。由于多年前修环湖大道时埂脚隐患未排处好,高水位浸泡下,巢湖水竟然从近百米远的巢湖穿堤而过,渗流到大堤北侧,形成一个巨大的风险隐患。正是在这玉兰台,当年我们打了一场玉兰台大堤保卫战。时光荏苒,一晃又是4年多过去,而今,春风又绿巢湖岸,紫气东来,玉兰花开,不尽令我感慨万千。
玉兰是中国特产名花,其花“色白微碧,香味似兰”,其“先花后叶”,故称应春花、望春风。紫玉兰,《楚辞》作“新夷”,花苞形似毛笔,又称“木笔”,先叶后花,花大而艳,深紫色。
二乔玉兰是玉兰与紫玉兰的杂交种,先花后叶,花色多样,据安农大田胜尼老师介绍,有紫红色、粉红色、深红色等;有时嫁接有白玉兰枝条,枝条分别开出各自的花朵,出现一株花双色,花冠同时具有白色和紫红色,故借用三国时期东吴的“大乔”、“小乔”两位美女,将其命名为“二乔”。古人赞曰,“红白争春偏傲世,独领春风胜杏桃。”古人又盛赞,“清光如玉韵如兰,著色辛夷便不妍。此种好花宜供佛,却来山阁小窗前。”这些都是从二乔玉兰“一花双色”视角来品赏的,可谓恰当精妙。玉兰台上的花即为二乔玉兰,而非现在人们口口误传的紫玉兰。
横穿环湖大道,几十步就跨到玉兰台。路边西头有5棵二乔玉兰,最大的一棵有近3米高。我不是植物学家,仔细端详也只能看个大概,并且也只是满足于刷短视频式的匆匆一瞥,图个热闹的快感了。昨晚补看了玉兰的书,打开手机上的百度说明,对照眼前的真花场景,感觉大体一致。书上说,二乔玉兰花被片6-9枚,其中外轮3片较小,约为内轮的2/3左右;花被颜色介于紫玉兰和玉兰之间,花被外侧为浅红色至深红色,花被内面一般为白色;药隔伸出为短尖状,雌蕊群无毛。但我看上去,可看不出有那么细的区别,只是觉得二乔玉兰,盛开的,是紫中带白,花朵像个羽毛球;未开的,紫红色更深,花朵像个略瘪的小香蕉头。
站在树下,由西向东望,只见环湖大道、内环路两条线都有紫玉兰。从哪看呢?先从环湖大道线看起,我想,待看到东头再返回来看,这样就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也可清晰、完整地看出当年观景台规划的巧思。
顺着环湖大道,在玉兰台的内侧,一溜烟地种着高低大体相同的二乔玉兰,“一棵,二棵,……”估摸应在几十棵吧,每棵树的树高、树粗、主干高、发枝点相差不多,这应是当年统一栽种、统一规格的结果。令人称奇的是,每棵树都没有一片叶子,枝桠也不多,但却挂满了球状的二乔玉兰,大多是含苞欲放,一小部分是已开放。
我知道二乔玉兰的特性是“先花后叶”,但我不明白这植物性特征的原理;我更不明白,在人类对植物的想当然中,她为什么要与大多数花卉不同,来个反其道而行之?难道真是她性通人意,“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紫霓裳”?顺着这个思维,我从人与花的互动和感悟中,想当然地感觉到,她似乎是要向人间展现什么——迫不急待展示她的浓烈醇洁和淡淡幽香?
不信,你看,每棵树上的二乔玉兰色彩都那样刻板似的一致,虽有色度变化,但中间未间杂斑点,她奉献给人间的是那样通体的透彻,甚至是“赤裸裸”,不着一寸绿衫,哪怕“无叶遮羞蜂急吻,有香诱客蝶常来”,也无所畏惧。尽管处在环湖大道边,车流不息,但可能是湖风、微雨亲抚的缘故,“隔著水、盈盈飘飐,笼著雾、亭亭雅淡”,她看上去竟也是一尘不染、高洁无比,让人颇多爱怜!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湖边的气温比城内要低几度,但二乔玉兰无一例外在迫不及待地蕴育、打苞、破壁而出。不仅不讲“价钱”(温度),而且不论“出身”,新栽的也好,截枝的也罢,时令一到,临湖报春。
顺着环湖大道一线向东走,在路中正对玉兰台石碑处,有一棵可能是新移栽的或许是病害后截枝的,干枝明显低于邻近的,但在上面凡是有枝桠的地方,都缀满了二乔玉兰。更有一棵主干不足2米,旁枝亦没有几个,但在一个弱枝上竟有一朵二乔玉兰。这种不顾条件而奋发的花朵,真令我充满了敬意。——你原本可以等几年啊,待干强枝繁叶茂再开也不迟。一条线走下来,树树重树树,花花重花花,满眼是铁树+花朵,好像无数的花朵是人们用手工沾挂在铁树上的。这看似缺了绿树的繁茂和绿度,但多了二乔玉兰盛开的硬度和气度。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每次观赏玉兰花,我总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在催逼,那就是光阴易逝,时光紧迫。紧迫是因为玉兰花为迎春花,开在初春时节,万花未开之时,她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但大多数玉兰花的花期很短,花开之日也就意味着凋零的开始,从中我看到了生命的短暂。我每年期待观赏玉兰花,是因为“报春花”来了,春天到了;每次又急匆匆去看,是因为稍不留神,一耽搁,一年的花期就过去了,再看就得待来年。时光匆匆,白驹过隙——这是玉兰花开的另一意义提示。因此,我喜欢在没有阳光的时节看玉兰花开,最喜欢毛毛细雨中观赏,生怕晴天阳光一照,花开没了。今天就恰是点点雨打花丛中,因而,心情也不尽“阳光”起来。
走到玉兰台的东头,由东向西看,左下面就是烟波浩渺的巢湖。由于水位低,下面可见湖中裸露的湖滩和稀疏的植被。在玉兰台的中间是一个小道,上面也栽了一排紫玉兰。走着走着,猛然发现除了二乔玉兰外,还有几棵白玉兰,煞是引人注目。只不过白玉兰比二乔玉兰花期要早,现在已是盛开的时节了,一阵湖风吹来,地下洒落了几片白色的叶子。这种白同样也是纯醇的可爱,我捡了几片带回来,放在车中挡车镜边。
此时,下午4点左右,观景台上有很多游客在“玉兰台”的石碑前拍照留影,还有几位摩托车爱好者正在切磋车技。东头新栽了两棵二乔玉兰,一棵有护池,这可能是2020年大水后水毁工程修复时栽的。
我来到玉兰台石碑前,目光向下看到防洪墙。当年这里是出险的地方,湖水就是从这儿通过一个未处理过的涵管渗漏到圩堤内的。
时光倒流,那是2020年防汛最紧迫的时候。7月28日晚8时10分,接报玉兰台观景台背水坡脚有渗漏现象。我们当即赶到现场处置,当晚采取围堰等应急措施,但效果不佳。
随即,通过专家现场查看,采取化验水质、蛙人潜水查找漏点、渗漏探测等多种方式查找漏因。综合判断,背水坡漏水点距离巢湖大堤超过80米,漏水原因是迎水面护坡与泥土夹缝存在3处空隙,湖水通过空隙渗漏至原废弃泵站管道漏水。
29日,考虑到当时水质水量无变化,决定采用过滤的方式进行处置,维持现状,待巢湖水位下降后,再查明原因、采取根治措施。
30日上午,在玉兰台背水坡渗漏点沟渠,铺设一层30米长的土工布,在土工布上用约20公分厚“24”石子过滤。在玉兰台迎水坡60米长处,采用6米×58米油布沉入湖底,用φ32圆钢链条70米、700个重80斤的沙袋压实的方式处置。
在此前后,安排专人24小时不间断进行观察记录,重点观察水量变化、水质浑浊等情况。至30日,背水坡渗漏点处水质较清、水量稳定,综合情况较稳定。
由于当时高水位,(巢湖中庙站水位13.08米,超保证水位0.48米),无法在湖堤处找到渗滤点。综合考虑渗漏流量稳定,且为清水,故决定暂不采取其他紧急措施。汛后,立即扒开玉兰台,挖出了埋藏10多年的涵管,并进行填塘固基,彻底消除了隐患;观景台也是在那时扒开清除隐患后,再恢复重建的。
(2020年汛后除险照片)
那些天,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我和市水务局、省巢管局、包河区的负责同志几乎每天都到现场观察。当时这项抢险内紧外松,未作充分报道,所以社会上知道的并不多。那些日子,环湖大道川流不息,一如往常,但地下暗流涌动,只是众多的人死看硬守,并做好了万全准备。
“现在可以说了!”回想起来,感觉这一切都是故事,而且还有那么一份得意。心情好,自然更是满眼皆绿,满眼是花,满眼都是美好,就连观景台边摆着的几个小摊竟也那样的上看,一高兴便走到摊前买了15块钱的炸臭豆腐,像旁边的年轻人一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生活如此美好,既有湖光山色花团锦簇的“诗和远方”,又有袅袅升起的人间烟火气,教我如何不爱她?想到一周后才是二乔玉兰的盛花期,于是,在群中给家人、朋友发了短信,请他们来这观赏紫气东来、玉兰花开的美景。
(感谢方彪、田胜尼、贾安、钱玉胜等同志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