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近日,定远县池河镇组织以综合文化站、退役军人服务站人员为主的专项工作组,对辖区内散落的无名烈士墓开展全面摸底排查,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灵。
工作启动以来,摸排小组以“不遗漏一处、不错过一碑”为目标,深入辖区偏远山区、田间地头,通过查阅地方志、走访耄耋老人、调阅革命史料等方式,对散葬烈士墓进行“地毯式”核查。在曙光村仓房组,工作人员根据村民胡文友、赵远华、赵家法及90岁老党员周立河等口述线索,发现一座被深埋在老牛坑东南300米处坡沟里的9名烈士遗骸土坟,经多人指认及专业人士鉴定,确认为1945年9月牺牲的无名新四军烈士墓。
在池河镇曙光村荒冲土庙遗址前,86岁高龄胡文友含泪指向东边低洼且视野开阔的旷野,讲述儿时目睹的战斗片段及父辈传下的故事:“机枪就是架在这里向河对岸扫射,死了很多人,河湾水都被鲜血染红了。有一位中等个子战士牺牲时,身穿灰色衣服,脚穿灰色鞋子,鞋口上还有白布,说明这位战士牺牲前还戴着孝,多么令人痛心啊!”90岁的老党员周立河说:“在河头周炮楼门口就死了四个人,附近群众自发地把他们尸体拉到老刘坑那里埋了。”
此次摸排采用“徒步走访+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疑似烈士安葬点进行系统性排查;运用无人机航拍、GPS定位等技术,对墓址精准测绘,同步建立“一墓一档”电子台账,详细记录地理位置、碑文信息及历史背景。
针对已确认的4处无名烈士墓,池河镇政府启动“就地保护+集中迁葬”分类管理方案,对具备条件的墓地进行修缮立碑,对受损严重或地处偏僻的遗骸,将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再分批迁入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统一安葬。对境内“青家岗战斗”“七里河阻击战”纪念地已立碑;其余3处战斗纪念地已报告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统一立碑。此外,当地还组建“红色守护志愿队”,吸纳老党员、退役军人担任义务巡查员,确保长效管护。
“英雄无名,山河不忘。每座无名烈士墓的背后都是一段壮烈史诗。”池河镇武装部长陈汉华在座谈会上动情表示。摸排期间,工作组踏遍池河镇山山水水,寻访散葬在荒山野岭的抗战烈士遗骸,并挖掘鲜为人知的抗战史迹,收集整理烈士事迹8篇,计划在部分无名烈士墓周边设立教育展牌,将其打造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接下来,池河镇将继续推进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利用工作,通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清明公祭等活动,不让散落在山沟坡梁的烈士孤单,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艰苦卓绝的岁月,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李学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