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望江县公安局太慈派出所在全县范围内首次建立“关爱未成年人法制工作室”,探索“四个聚焦”综合施策,帮助辖区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全力护航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聚焦机制创新,夯实关爱根基。在望江县公安局的关心支持下, “关爱未成年人法制工作室”由所负责人任组长,除法制民警、社区民警辅警任成员外,还充分发挥“五老”力量,邀请退休民警加入工作室,丰富了人员结构,老中青结合带来的三方视角,既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层次教育,更进一步壮大了工作室团队力量。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打磨,该工作室探索了一整套关爱未成年人的工作机制,包括为保护个人隐私出台的违法犯罪记录封存和解除制度、未成年受害人保护措施机制、对待轻微违法未成年人的心理干预和矫正机制、针对已经违法犯罪需要实施帮扶的多部门合作机制等工作制度,逐步形成了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精准帮扶的递进式工作法,成员各司其责,合力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护网,确保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聚焦“滴灌”三课,增强法律意识。工作室成立后,通过“每月法制课、入校军训课、学校班会课”三课模式,用普法宣传和正面典型滴灌式教育武装未成年头脑,帮助他们了解法律、敬畏法律。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法治教育内容,确保教育效果。自工作室创建以来,该所对辖区15所中小学幼儿园法治教育和防灾演练等活动实行了全覆盖,初中入学军训课受法治教育学生达620余人,民警辅警应邀到学校上班会课13次,通过言教+身教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们春风化雨般的法治思想洗礼。目前采用“滴灌式”三课,共教育引导20余名厌学学生重返校园读书,收到家长锦旗3面。
聚焦“周三有约”,关注心理健康。五年级学生朱某,因不交作业被老师语言教育后,通过电话手表报警称老师要打人。民警利用“周三有约”驻校日对其进行了思想教育,原来朱某系留守儿童,祖辈的宠爱,父母管教缺失让其性格越发叛逆,民警反馈情况给家属后,其父母也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一周后母亲回家陪伴朱某,大家见证了朱某向老师道歉的全过程,目前朱某变得活泼开朗,成绩也进步不少。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工作室针对心理不健康、性格顽劣、品德有缺陷等轻微问题青少年,积极开展驻校“周三有约”心理疏导活动,由老师们提供名单,每周三民警到校与学生面对面谈话,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开心扉,疏导解决问题。工作室成立以来,太慈派出所利用“周三有约”驻校日接待学生37名,帮助6人追回网购游戏装备资金8万余元,2名初中生戒断网瘾重回学习和生活正轨。
聚焦“四个一”,强化工作成效。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未成年人中的不良行为苗头,提前介入,防止事态恶化。针对有违法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采取“一人一档,一案一策,一人一专班,一季一走访”形式跟踪问效,深耕“警+N”的工作模式,针对不同人群,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太感谢你们了!”,这是2024年8月份,一个群众打给太慈所接警电话说的第一句话。原来,辖区初三辍学的余某,两次参与拉车门盗窃,不听家属管束。为避免余某在违法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民警在工作室与余某进行了深入交流,余某才认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经与其本人和家属沟通,余某愿意到江西省鹰潭市某学校继续接受教育,目前余某很适应环境,家属也专门致电表示感谢。近年来,太慈派出所依托工作室接待未成年人160余名,建立12人的“四个一”关爱帮扶台账定期跟踪问效,引导3名辍学少年进入专职学校学习,辖区2024年违法犯罪率同比下降了71.4%。
关爱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太慈派出所将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关爱为先”的理念,借助“关爱未成年人法制工作室”平台,深化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扩大工作影响力,为辖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金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