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工资无小事,高效调解促“薪”安。近日,宣城市宣州区人民法院水阳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系列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以实际行动化解民工的烦“薪”事,以司法力量守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18年5月2日,徐花(化名)注册成立某某制衣厂,王霞(化名)、张龙(化名)等人受雇在制衣厂内从事服装制作工作。2023年5月17日,因经营不善该厂被注销。2023年1月20日,徐花在结算工人工资时,未结清王霞、张龙等19名工人全部工资。后王霞、张龙等人多次催讨,徐花以经营困难、当下无力支付为由拖延,王霞、张龙等人无奈之下遂诉至法院。
面对这一系列涉及民生的案件,承办法官在收案后,第一时间认真审阅诉讼材料,认为案件事实清楚、争议明确,决定优先采用调解方式化解矛盾,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为当事人解决纠纷。但该批案件原告人数较多,且多分散在外地务工,来回一趟不易。为减轻当事人诉累,提高调解成功率,承办法官当即决定一方面逐个电话联系原告工人,认真倾听每个当事人的诉求,详细了解每个案件的来龙去脉。通过多轮深入细致地沟通,多名原告达成初步的调解意向。另一方面,通过电话、微信多方辗转联系上被告徐花,耐心地向其释明拖欠工人工资的法律后果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并引导其换位思考,体谅工人的实困难。起初,被告仍以经营困难为由推脱,但承办法官并未放弃,多次电话沟通做其思想工作,最终促使被告认识到自己的工资给付责任。
开庭审理后,承办法官根据前期沟通了解的情况,考虑原告人数较多、情绪较为激动,组织双方当事人“背对背”调解,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互相体谅,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同意被告每月向每名原告工人归还500元的还款方案。至此,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近年来,宣州法院始终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不断加大涉民生案件调解力度,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在民生小事中彰显司法温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任世云 王瑶 张馨)